用药小指南干眼症抗炎治疗的ldqu

编者按

干眼症患者的泪膜异常,眼部的渗透压会因此升高,从而导致某些信号通道开放,产生一些炎症因子,而这些炎症因子又会反过来攻击黏液蛋白、杯状细胞等,使泪腺的细胞不能正常活动,继而促进泪膜异常化发展。如此不良循环证明了干眼症往往与炎症“共生共存”的现象,所以抗炎在干眼症治疗中至关重要。

第一“干将”,糖皮质激素

对于伴随着眼部炎症反应的中、重度干眼患者,应当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过要遵循用药原则——低浓度、短疗程,炎症反应控制后缓慢停药。

针对眼表炎症反应重或原发病为免疫相关性干眼的病症,应采取高浓度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而后依照患者情况逐步替换为低浓度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频率及用药时间一般是每天1~4次,维持2~4周,具体频率和时间视换者眼表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而定,待炎性反应有所减轻后可逐渐减小使用频率及用药时间。

如果患者的睑缘炎性反应较重,可应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眼膏涂抹睑缘每日1或2次,用药时间一般为1~2周,后续的治疗方案也是在炎性反应消退后减量和停药。用药期间务必监测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高眼压、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等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就应立即停药。

其实回环素、阿奇霉素及夫西地酸等药物“身兼两职”,既有抗菌效用,又能抗炎,可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应用此类药物以维持治疗。

第二“干将”,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免疫相关性干眼时的优先考虑对象,同样适用于伴眼部炎性反应的中、重度干眼,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

他克莫司为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免疫相关性干眼(急性期)和较严重炎性反应的效果极佳,使用频率一般为每日2次。他克莫司滴眼液凭借着抗炎效能和起效时间优于环孢素A的特点,被当作冲击治疗重症患者的有效措施。

应用环孢素A治疗干眼时,药物浓度一般控制在0.05%~1.00%,使用频率多为每日2次,如果用药时间在中长期,可考虑0.05%环孢素。

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免疫抑制剂的起效速度相对较低,为了“取长补短”,治疗重症患者时,可考虑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同样不可忽视的问题便是要将炎性反应控制好之后,逐渐将糖皮质激素减药或停药。应用免疫抑制剂滴眼液后可能会产生灼烧感等不适反应,所以在用药前务必让患者知情。

第三“干将”,NSAID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常常被用于轻、中度干眼的抗炎治疗,具有外周镇痛及消炎作用。虽然此药的抗炎作用低于糖皮质激素,但是当高危干眼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时,NSAID可派上用场。此药的使用频率为每日2~4次,用药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

小结

目前临床上用于抗炎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NSAID,它们“各有千秋”,应当“物尽其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必要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by/7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