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技术
药剂防治 定植前每亩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4公斤,耙入土中,预防灰霉病。花序显露至开花前,(40%嘧霉胺悬浮剂)1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10、草莓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果实。嫩茎、嫩叶很易发病,匍匐茎、叶片次之,果实发病较重。匍匐茎、叶、叶柄、浆果上均常见,茎、叶染病产生长3~7mm深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溃疡斑,病斑绕茎或叶柄1周时,病斑以上部位干枯,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黏质孢子堆,后成污黑色。
萎蔫形,病株上起初是1~2片嫩叶萎蔫下垂直至枯死,横切面从外到内变褐色,但维管束不变色。浆果染病,产生近圆形病斑,褐色至暗褐色,凹陷,呈软腐状,后期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
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侵染最适气温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当草莓生长期遇高温高湿环境,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就会受到病菌侵染,引起发病。大棚草莓发病前遇雪天,气温回升后没有及时通风排湿,棚内高温高湿,是导致病菌侵入植株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
草莓发生炭疽病后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在发病初期用药可以保护健株不受病菌侵害。发病田块可以将病株拔除,用咪鲜胺灌根或喷雾保护。由于大棚草莓处于开花结果期,采取喷雾法施药可能影响结果,宜采取灌根的方法施药。
苗期预防炭疽病至关重要
11、丝核菌芽枯病
症状:草莓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蕾和新芽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靑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叶倒垂,果数和叶减少,在叶片和花萼上产生合办,形成畸形叶和果,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果实染病,表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急性发病时植株呈猝倒状。
防治方法:现蕾后开始喷30%苯醚甲.丙环乳油倍液,7天一次,连用2~3次;芽枯病与灰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施戊唑?异菌脲倍液
12、红中柱疫霉根腐病
典型症状植株易早衰,茎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迅速。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mill长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该病分为急性萎凋型: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地下部发病迅速,特别是雨后初晴叶尖突然凋萎,全株青枯死亡;慢性萎缩型: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植株矮化萎缩,下部老叶叶缘呈紫红色或紫褐色,后全株萎蔫死亡。
此病多为低温引起,温度低、湿度大易发病,地温10℃为发病适宜温度,高于25℃则不发病,棚内注意加温防冻;排水不良,多雨季节易发病。
药剂防治:恶霉灵+代森锰锌+海藻生根剂浇灌。叶面加喷烯酰霜脲氰。
13、草莓疫霉果腐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根部、花穗、果穗,有时也为害叶片。
初发病时,地上部症状不明显,生长中期表现生长差,株形松散,至开花期若天气、土壤干燥,则地上部呈失水状态,逐渐萎蔫,根部早就发病,切开病根可见从外到内变腐烂,湿度大时病根上出现白霉;花期染病,阴雨天花穗、果实很易染病,常呈开水烫状,1~2天内整穗变褐色枯死;青果染病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展全果;熟果染病病部褪色失去光泽,病健交界处出现变色带,致全果呈水渍状腐烂,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借雨水和灌溉传播,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定植前用恶霉灵进行土壤处理。从花期开始喷烯酰霜脲氰倍液或甲霜锰锌倍液,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14、草莓白粉病
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
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栽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防治措施:1.采用抗病品种。2.清园,烧毁其病叶、残株。3.在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切忌随地乱丢。要注意其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4.药剂防治:氟硅唑0倍液、十三吗啉倍液
注意:唑类药物是防治温室草莓白粉病的常用药,一次用药量过大或多次用药,会对草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二、草莓缺素症
育苗期管理要点
1、肥水管理在草莓匍匐茎抽生盛期,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幼苗扎根。夏季高温多雨时注意清沟排水防止草莓烂根死苗。在茎苗盛发期不宜多施用氮肥,每隔15-20天浇1次农农特水溶肥。结合防病治虫,用绿海星海藻型叶面肥作根外追肥,假植田假植要少施基肥,不宜过多追肥。
2、理苗压蔓在匍匐茎发生盛期,要及时均匀整理,母株在中间的采用放射状布置,种在畦一侧的采用单向布置匍匐茎。同时及时在生苗发根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以促小苗发出不定根,为了早日扎根形成大苗、壮苗,建议施用海藻生根剂促根,并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假植促成栽培苗的假植8月初进行。选用已大量扎根,具3片以上展开叶的,去掉病叶老叶,按苗体大小分别栽种到假植畦中。一般假植畦宽1.2米,株行距为15厘米×20厘米。小苗最好带土移植。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边栽边浇水,并遮荫降温,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及时去除遮荫物。假植期30-45天,过长苗易老化。同时要及时摘除假植苗抽生的匍匐茎,去除老叶,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三、整地
移栽前15天整地
1、亩施有机肥(55%海藻型有机肥)4袋--斤+土特力微生物菌剂6袋-斤,(根据个人的接受条件,最好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机肥和菌剂的施入量)撒入地表,进行翻耕。
2、亩施复合肥80斤,撒入地表,进行二次翻耕。
3、起垄。
四、移栽
苗处理:
1、使用海藻生根剂~倍液+50%多菌灵倍液进行浸根15~20分钟,进行移栽。
2、定植后亩用1kg海藻生根剂进行滴灌。为防止根腐病导致死苗现象,可配合施用恶霉灵一同进行滴灌。
五、追肥
保护地草莓采果时间很长,植株常出现早衰现象,影响浆果的产量和品质。保护地草莓的迟肥次数较露地要多,一般追肥7一10次。第一次追肥:在10月中旬顶花序现蕾后、覆盖地膜前、叶色转淡时进行,以促进顶花序生长。
第二次追肥:在顶花序顶果达到拇指大小时(约11月上旬)进行。宜尽量避开顶花开花时追肥。
第三次追肥:在顶果开始采收时进行,促成栽培一般在11月下旬进行。
第四次追肥:在顶花序采收盛期,约于12月中旬前后进行。此后,各花序果开始采收时,都要酌情追肥。一般在新年前可20天追肥1次,新年,后半月1次。
建议追肥方案:
重视叶面肥的施用:特别是开花前。施用绿海星叶面喷施倍液可配合农药同时喷施。坐果后加强钙肥的补充,叶面喷施海藻糖醇钙倍+绿海星液。
田间滴灌:
花前期:亩滴灌农农特或海蓝宝或藻炼10kg+大量元素(20-20-20)5kg;也可施用农农特或海蓝宝20kg
坐果后:亩滴灌农农特或海蓝宝或藻炼10kg+海藻精钾5kg或海藻金钾5kg
果实膨大期:亩滴灌农农特10kg或海蓝宝+大量元素水溶肥(16-6-36)5kg
嘉特优质海藻水溶性肥料展示
六、同是全水溶性肥料,价格差距为啥较大?
目前市面上全水溶性肥料钾来源主要有三种:氯化钾型、硫酸钾型、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一般来说,用氯化钾型的肥料价位最低,其次是硫酸钾型,最好的是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的。因为硫酸钾型及氯化钾型肥料则含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及氯离子,长期施用很容易导致作物缺乏中量元素钙,因此很容易导致果实裂果、生长点发育不良、黄叶、乃至果实脐腐等病害发生。此外,长期使用含硫酸根离子及氯离子的肥料会使硝态氮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大棚土壤盐分会富集加重,土壤板结而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而用硝酸钾与磷酸二氢钾型的水溶肥料,这两种类型中的任一元素都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不会出现盐分积累等上述症状,相应的价位也最高。
其次是使用原料的级别上看,高品质的水溶肥料一般都采用食品级和工业一级的原料进行生产。工业级原料比农业级原料价格每吨高几千元,并且在肥料养分含量、水溶性、吸收效率、重金属含量、产品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农业级原料。很多不好的水溶肥料采用农业级别的原料进行生产,价格低廉,品质很难保障,更有不法厂家利用全水溶做文章,装上纯硫酸镁等原料牟取暴利。
最后在配方基础上,根据每个生产厂家的技术优势不同,好的水溶肥会增加一些助剂组合把水溶肥料制剂化,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是很多不法商家在水溶肥料里面添加激素等物质,追求短期效果,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农民.
七、施用含有激素的水溶肥对草莓的影响
1、使用激素过量的草莓果面软,保质期也短,自然生长的保存三天没问题,而过量使用激素的放一两天就坏了。
2、果实缺乏应有的亮度,色泽暗淡。
3、短期内疯长,后期过早衰弱,病害加重。
4、果实中心严重空洞,份量较轻。
5、口感较差,过量使用激素的草莓甜度较低,特别是果心部位,甜度很低,整个果实糖度分布不均匀,果肉粗糙。
6、过量使用激素的草莓形状不规则,果面凹凸不平,果形不整。自然生长的草莓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
八、草莓白屁股怎么回事?
“白屁股”和是否使用激素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和采摘时间有关。
草莓的上色过程实际上是光与内源激素两者共同作用完成的。草莓在受精后,在草莓表面的种子分泌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刺激下开始膨大,当膨大到一定程度时,乙烯开始产生,并在光刺激下累积花青素,于是草莓就从淡绿色转变为红色。通常来说,草莓越靠近尖端发育时间越长、累积花青素越多,因此草莓的发色过程是从尖端向后逐渐进行的。 而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尤其是早春在大棚内生产的草莓,由于受光照较弱等影响,上色过程偏慢,并且有时由于品种原因(如多倍体等)果实较大,使得果实基部上色更为推迟。然而如果等候时间过长,到整个草莓都变红的时候,草莓顶端已经由于过熟而容易损伤,导致整个果实霉变。因此果农一般不等果实完全变红就开始采摘,这就造成了很多草莓,尤其是大个草莓基部发白。
鍖椾含閭e鍖婚櫌娌荤櫧鐧滈濂?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jc/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