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干眼和青光眼这两大ldquo
许多青光眼患者经常抱怨流泪或眼睛里有异物感,最常见主诉是:“我的眼睛就是不舒服,整天都觉得很烦。”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医院孙兴怀教授解释道,干眼和青光眼常同时发生,患者可能会有一些眼部不适,甚至令人厌烦的症状,但往往不会将其与干眼症联系起来。因此,孙教授提醒道,青光眼患者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干眼的防治。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以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伴有刺痛、干涩、异物感等眼部不适,视觉质量下降及眼表炎症的一组症候群。如症状得不到缓解或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眼的症状因人而异,可能会时轻时重,且往往很敏感。而当干眼患者的症状得到确诊和治疗时,他们通常会感到宽慰和感激。
在开角型青光眼(OAG)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眼患病率也逐渐增高。研究表明,40%~50%的青光眼患者患有干眼症,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
当青光眼遇上干眼,治疗是相当棘手的,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医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干眼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用眼舒适度和眼表的长期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青光眼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尽管干眼可能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困扰,但治疗上几乎总是治疗青光眼优先于治疗干眼。因此,当患者同时患有干眼和青光眼时,通常会先治疗青光眼。
为什么干眼和青光眼常相伴出现长期使用青光眼治疗眼药水,最终均可能导致干眼症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对眼表的累积毒性,可导致患者产生刺激、异物感和干眼的其他常见症状。
接受过抗青手术,术中使用5-Fu、丝裂霉素等也可能对眼表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干眼。
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因为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基础泪液分泌数量和质量减低。此外,老年患者通常会出现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泪液蒸发损失和干眼不适。
总之,青光眼患者长期药物和手术治疗均可能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干眼。泪膜包含三层结构:脂质层——可防止泪液蒸发及溢出;水样层——负责维持角结膜上皮细胞的湿润状态,给角膜和结膜输送营养,并由黏液层附在眼球表面;黏液层——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黏液糖蛋白,有亲水性质,有助于水分保持,可稳定泪膜。而青光眼药物和手术治疗均有可能损害角膜、结膜上皮的完整性,导致黏蛋白分泌的质和量有所变化,或影响水化黏蛋白层对眼表上皮的黏附功能,降低泪膜的破裂时间,导致眼干症状发生。
两大“烫手山芋”,需联合治疗青光眼和干眼都是慢性病,互为影响,因此治疗这两种疾病都很重要。在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必要性和保持眼表健康和舒适度的必要性之间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当青光眼患者合并干眼时,多采取联合疗法。在治疗青光眼的同时,使用人工泪液、棕榈酸维生素A等缓解干眼,严重者可用环孢菌素类药物抑制炎症,治疗干眼。治疗干眼,维持眼表健康,可促进眼健康甚至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因此,应尽快重建完整的泪膜,重建眼表功能,缓解症状,防治不可逆干眼的发生。人工泪液是防治药源、术源性干眼的一线用药,选择人工泪液要看其能否模拟黏蛋白或促进黏蛋白生成,以及延长BUT。人工泪液模拟黏蛋白的能力越强、BUT越长,越能有效治疗干眼。
其他常见术后干眼除青光眼术后可能并发干眼外,干眼还常发生于白内障、屈光手术等各种眼科手术之后。角膜屈光手术尤其是LASIK,会加重干眼病情。而干眼也是白内障手术后患者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1/3白内障手术患者,其干眼症状持续达术后3个月以上。若术前能有效评估及改善干眼症状,干眼患者能舒适安全地接受LASIK手术及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满意度。
关于白内障术后干眼,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徐国兴教授专访
最后,孙教授再次提醒大家,过年期间注意爱护眼睛,避免用眼过度,导致干眼发生。青光眼患者应按时用药,定期复诊,监测眼压,同时检查有无干眼等,并及时治疗,提高用眼舒适度,保证视觉质量,以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孙教授还强调,其他眼部手术前后均应注意干眼的诊治,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关阅读?孙兴怀教授谈青光眼的“早查监控”:高科技带来“大变革”,但仍任重道远
?孙兴怀教授提醒:青光眼,这些问题容易被忽略……
?当青光眼与高度近视两大“魔头”相遇,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孙兴怀教授丨青光眼的慢病管理与青白联合手术
置顶方法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jc/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