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植物发育及分子生物学暑
介绍
《植物发育及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由邓兴旺教授、马红教授、林辰涛教授等人创办于年,年已经是授课的第24个年头。今年暑期课在7月12日至7月17日举行,延续去年的线上授课模式,邀请了9位国际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共同授课,并开展“学术大咖与你面对面”研讨会活动。此次暑期课吸引了来自国内国际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超过名师生报名,最多时有人在线听课。
课程内容
DAY1
邓兴旺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讲席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第一天的课程由邓兴旺老师拉开帷幕,邓老师首先对课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进行了详细介绍,今年7月10日研究院已于山东省潍坊市正式启用。随后,邓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神奇的植物世界,展示了自然界丰富多样的植物以及其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奇妙现象。
此外,邓老师介绍了植物光受体的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植物怎样看世界。同时,详细讲解了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驯化历史以及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进展。
DAY2
乔红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终身教授
乔红老师主要为大家介绍了植物激素以及乙烯信号通路的相关知识和前沿进展。首先,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独脚金内酯、脱落酸、乙烯等激素的发现历程和受体作用机制,比较各激素信号通路的异同点。此外,还详细讲解了泛素化降解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转录因子的基本知识和分类等以及蛋白的磷酸化机制和原理。在晚上的课程中,乔老师介绍了自己实验室在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下游调控机制取得的进展。乔红老师上课时通过提问与同学们互动,引领大家积极思考,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同时还分享了自己科研生涯的宝贵经验。
DAY3
董娟
美国罗格斯大学瓦克斯曼研究所教授
课程第三天董娟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植物发育的细胞生物学领域。在上午的课程中,老师讲解了植物干细胞分裂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相关内容,介绍了现今细胞生物学前沿的研究技术、方法,便于同学们在科学研究时结合课题灵活运用。
晚上的课程董老师邀请其实验室的博士后郭晓宇师姐为大家介绍植物气孔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重点讲解了气孔细胞发育进程中3个核心转录因子SPCH、MUTE和FAMA的发现过程和作用机制以及上游信号通路,最后介绍了植物激素和环境信号对气孔发育的调控。接着董娟老师介绍了植物细胞不对称分裂相关内容,包括根部细胞的SHR-SCR蛋白调控模块、细胞极性对不对称分裂的调控等。
DAY4
陈濛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
陈濛老师从拿到实验数据到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进行辩证思考讲起,和同学们分享了做科研的几大注意事项,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陈老师在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光信号通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photobody和PIFs蛋白相关研究、光敏色素B和温度感应的关系及核质光敏色素信号通路研究等。陈濛老师讲课风格生动活泼,他从数据到结论的严谨推论和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深深地鼓舞了在科研中奋斗的同学。
DAY5
林辰涛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
林辰涛老师从介绍植物光受体出发,简单回顾了蓝光受体的发现过程,详细讲解了隐花色素的光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磷酸化反应和泛素化反应,结合科学研究三步曲以及科学实验三原则,介绍其课题组在蓝光受体的信号调控机制中的重要发现。林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动物研究和科学哲学等介绍其科研发现的历程,从科学问题出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步步地探索未知,同学们受到了极大启发。
DAY6
“学术大咖与你面对面”研讨会
上午的研讨会由林辰涛老师主持。首先由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陈增建老师做报告,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植物杂种优势以及自交退化机制的表观基因组学解析。随后,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董欣年老师介绍了植物抗病重要激素水杨酸信号通路中下游核心蛋白NPR1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董娟老师则在前期授课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气孔细胞不对称分裂的极化分子开关上的最新进展。随后,陈濛老师也在前期授课基础上讲解了光敏色素B与PIF3蛋白不同互作区域的不同调控机制。最后,林辰涛老师分享了其课题组在植物蓝光受体CRYs与mRNA甲基化相关研究新探。
晚上的研讨会由邓兴旺老师主持。首先由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俞皓老师介绍了种子大小和胚乳发育的调控机制,讲解清晰流畅。随后,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何胜洋老师介绍了植物叶际微生物群稳态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乔红老师结合课程所授内容,进一步介绍了其课题组在乙烯信号通路下游染色质与转录调控方面的前沿进展。最后,邓兴旺老师详细讲解了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课程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线上合影留念,课程完满结束。
GRADUATION
课程总结
在6天的课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植物学研究多个方向最前沿的进展,领略到了众位老师或幽默或广博或严谨的风姿,还收获到了众多顶尖专家科研道路上的宝贵经验。由于疫情原因,课程形式为线上教学,考虑到中美时差,几位授课老师往往要晚睡早起以保证同学们的上课时间较为合适。尤其是林辰涛老师和陈濛老师需在早上4点开始为同学们上课,让大家深受感动。尽管本课程已经开设20多年,几位老师也是多次受邀讲课,但每次都会仔细重新备课、加入新的内容,将更多更新、更有趣的工作带给同学们,他们严谨的态度让我们除了对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充满崇拜,更对他们多了一层敬佩之情。
这门暑期课为来自国内国际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互动沟通更为便捷,在北大的一方课堂上便得以了解植物学的国际前沿工作,同时又能收获老师们对于科研和生活的亲身经历与体悟,学员们受益匪浅。虽然本次的课程到此结束了,但在不远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我们明年再见!
编辑
黄铭涵
审核
农学院
近期热点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于山东省潍坊市正式启用
课程
暑期课程《发展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圆满结束
刘春明院长会见IFAD驻华代表马泰奥一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f/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