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琳博士从台灯到书本,为避免孩子视疲劳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家长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视觉负担远超眼睛的正常使用范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频繁抱怨眼干、眼酸痛及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

但是,学龄儿童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视疲劳”时,却并不懂得如何描述眼睛的不适症状,通常表现为眨眼频繁或过度揉眼。

年视疲劳专家诊断共识提到,23%学龄儿童、64%~90%电脑使用者及71.3%干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

上述共识也提到,引起视疲劳的原因众多,其中有一条不容忽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用眼环境。

工作中,经常有爸爸妈妈们问我,什么样的照明才对孩子的眼睛最健康?可以缓解视疲劳?我自己的儿子也9岁了,每天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我带着问题查看了一些文献,简单介绍给大家。

1

光源对人体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光源对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心理平衡、脑力活动及体力负荷等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光源选择适当,可以使紧张的神经放松,让人心旷神怡。

但是,当照明环境不适合人的视觉时,视觉效率便显著下降,不但引起视觉疲劳,而且整个神经中枢系统和机体活动也会受到抑制。成年人表现为心烦气躁,而学生表现为现为学习中的反应迟钝,身心疲惫不适,注意力易受干扰,学习效率降低。

2

照度与色温

用眼环境中光源的照度和色温对人眼的影响最大,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有研究表明相同色温时,3种不同照度比较(Lx,Lx,Lx)的情况下,照度越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越高,视觉感受较好。

在相同照度的条件下,3种不同色温比较(K,K,6K),色温低容易给人想睡觉的感觉,大脑活性相对降低。高色温容易给人太亮、发干,想闭上眼睛的感觉,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的能力比中间色温低,眨眼次数增多,更容易引起视疲劳。

而中色温(K)条件下,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很小,可以让大脑保持适度的兴奋性,孩子感觉很舒服,学习最放松。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照度搭配不同色温对视疲劳的及工作效率的影响不同,专家建议,色温≦K、中心照度lx为最佳建议值,色温温和而照度较高,将不容易出现视疲劳的现象。

3

学习环境与周围环境的光照均匀度

孩子学习区域的光源环境与周围环境的光照均匀度不足也会引起视疲劳及降低工作效率。照度,指照明光源的亮度;照度均匀度,指规定区域内,最大照度与最小照度之比。

环境内光线不佳(太亮或太暗),特别是在用眼强度很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光线亮度不足,很容易导致视疲劳。

同时,光线分布越均匀说明照度越好,视觉感受越舒服;反之,如果光照中心区域很亮,而周边很暗,将致使书本上的照度与周边环境照度差异太大。

而当照明中心区域的光线与周围光线之间的亮度比值超过3的时候,将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因此,我们建议,孩子在读写学习时,室内应有一定的背景光,背景光最好是来自于屋顶灯的光线,以降低室内不同位置的亮度差。

国家对学生读写台灯的光线照度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光线的亮度和分布均匀度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国标GB/T-《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规定,读写作业台灯照度及照度均匀度需达到A级标准:即照度适宜,同时光线分布的均匀度应≦3。

4

频闪与视疲劳

关于光源频闪对视疲劳的影响,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年央视晚会上,学习台灯因为光源频闪对视觉产生影响而被晚会预警。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很多台灯的光源都存在频闪问题。

这种频闪肉眼察觉不到,为了保证视物的稳定性和清晰性,视觉系统需要不断调节,很容易加重视觉负担,容易产生视疲劳,严重的还会引起眼疼、头痛及其他视疲劳综合征。

所以,建议尽量使用无频闪的光源,或选择频闪高于临界融合频率的灯光。

家长要辨别光源有没有频闪,可以借鉴今年晚会台灯预警的手机测频闪方式:用手机拍照功能对准光源,看看手机屏幕上会不会一道一道黑色的光栅。不过手机拍照检测方式只能作为参考。有光栅表示光源有明显频闪,没有出现光栅的光源并不表示没有问题,更科学的方法是看这盏台灯的光源有没有通过专业实验室的检测认证。

5

蓝光与眼健康

蓝光与眼健康,是近年来视觉健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关于蓝光的有益性和有害性,目前科学研究上还有争议。但目前研究表明,光源如果在高色温下,蓝光剂量将会增高,很容易造成孩子眼睛视疲劳。

戴锦晖教授、邹蕾蕾博士《关于蓝光的作用、危害及防护,推荐你看看复旦大学戴锦晖教授团队的研究》一文(点击这里看全文)中表示,对于对蓝光有特殊要求的人如婴儿、长期糖尿病史患者、某些高眼压患者以及正在服用光敏剂药物的患者,其对蓝光的敏感性与正常人有所不同,在相对安全的光强度下可能会引起视功能的损害。这部分人群需要减少蓝光的应用。

因此,在购买灯源时,应该需要注意LED灯的生物安全性,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标准是欧盟IEC/EN。

6

眩光与阅读

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比如亮度极高的光源,经过反射而产生的高度极高的光,就会让观众产生眩光,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现象。

高亮度眩光的刺激时,眼睛瞳孔缩小,顺应状态变差,眼睛会明显感到不舒适,减少眩光就能减轻视疲劳。

研究表明,太白太亮的纸质容易行成眩光,引起视疲劳。实验证实,特定色度的黄色纸反射的色光频谱很小,且处于中频光范围,能够以最小的光波引起最强的色觉和仅次于白色光的亮度,色度和亮度两种视觉功能同时得到充分发挥,使视觉疲劳减轻到最低程度。

7

显色

对色觉敏感的人群,色彩刺激是视觉感受必不可分的部分。在人工光源照明条件下,光色对视觉功效的影响除了与生理机制相关以外,还会涉及到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领域。

我国对桌面读写照明工具有明确的标准,规定桌面读写照明工具显色指数82。这是基础要求,建议需要每天长时间读写作业的孩子,选用桌面台灯,其显色指数在90以上更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个体,适合的光源也有可能不同,如,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调节过度的孩子们更容易怕光,他们更喜欢低照度、低色温的灯光。

江洋琳个人介绍

医院视光中心视觉训练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美国视觉训练和发展学会(COVD)会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视觉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职业大学外聘教师,天津市万里路视光职业培训学校兼职教师。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我国著名小儿眼科专家赵堪兴教授。年博士毕业,导师为我国著名屈光手术专家王雁教授。年起在医院视光中心工作。年美国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访问交流学者。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参加国家及天津市课题5项,主持卫生局课题1项。

擅长青少年近视眼、远视、散光、弱视、视觉发育、视疲劳的诊断及康复治疗工作。

科普六问六答视光菌对话江洋琳

??????Q1:?你是怎么走上视光学的道路的?你觉得视光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A1:我的医学硕士专业方向为斜视、弱视及小儿眼科,师从著名小儿眼科与斜视专家赵堪兴教授,系统学习了很多双眼视方面的知识,也发现了眼科临床与视光学联系紧密。我的硕士课题也是关于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课题,通过这个课题我进一步了解了视光学。

另外,由于当时我的眼睛存在调节和双眼视的问题,然而却发现当时的眼科临床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有这些,都是让我对视光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因此,毕业后我义不容辞地选择了从事视光临床工作。

在工作中,我又逐渐发现了一些特殊问题,比如:有的患者对屈光度数的变化很敏感,加减0.25D舒适度就有很大差别;没有眼病的顾客验光时发现矫正视力1.0但是不够清晰,或者时而清晰时而不清晰;假性近视;不明原因的配镜不适等。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我。

直到年,在一次与国外视光师交流时,我了解到国外对双眼视功能及调节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一种对国内而言非常新的概念“视觉训练”,从此找到了解决一些视光临床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训练也真正地解决了自己眼睛的问题。

视光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很认可这句话“视光学既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所有眼科疾病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患者拥有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质量,比如说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提高视力。

而人的一辈子其实离不开眼镜,屈光不正的患者,自小就需要配戴眼镜进行屈光不正矫正;正视眼的患者到了老年也离不开花镜(当然,目前的屈光手术可以帮助人们摘掉眼镜,但这属于视光学范畴)。

人一辈子眼睛的基础保健也离不开视力、屈光检查,这些都是视光学的范畴。可以说,视光学在我们生命的全周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Q2:我看你最近参与了天津市科普大讲堂活动,能和我们说一下你做科普有多久了吗?做过哪些形式的科普?

A2:自从在医院视光中心工作后,我一直参与中心的科普工作,从编写各种科普小手册开始,慢慢参与视光中心和天津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各种科普讲座,还参与编写了医院出版的2本科普读物《眼病预防与就诊问答》,《医院验光配镜中心护眼问》。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我参加比较多的是视光中心的近视眼俱乐部、《家长直播间》等微课堂科普讲座。

Q3:你曾前往美国太平洋大学视光学院留学1年,系统学习和研究了斜视术后、弱视、眼球运动和视知觉训练的理论及相关检查治疗方法。在学习期间,留下了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吗?

A3:这段留学经历令我难忘,因为我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只是视光学的冰山一角。

首先很难忘的就是发现自己犹如海绵吸水一般的渴望学习各种视光学知识,惊叹美国视光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系统、有序,视光学本不仅仅与眼科有关、与光学、神经科学等学科联系紧密,解决视光学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视光学,而是多学科的交叉,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赶的方向。

其次,学习中发现成年人的双眼视觉症状有的也是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来治疗的,并不是之前认为的视觉训练只适合眼睛未发育成熟的患者们。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与视觉相关的学习困难通过恰当的治疗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我的亲身体会,通过治疗后,阅读对我来说不再是件困难的事。

Q4:平时除了做科普,我看你的简历里面还从事临床和教学,那你觉得现在患者最大的误区是哪些?我们现在最需要普及的几点视觉健康知识有哪些?

A4:现在患者们的最大误区是对视光学的基础概念不了解,对近视眼这一社会重大问题有很多根本上的认识误区。他们有眼保健的需求但不知道如何才能进行专业的眼保健、怎样才是健康的用眼环境等。

目前最需要普及的5点视觉健康知识:

我认为首先是近视发生前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近视发生后是不能治疗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防控以免进展成高度近视;

临床工作中发现学龄儿童眨眼频繁、揉眼可能与屈光不正未矫正、调节、集合功能异常有关,需要排除;

学龄儿童学习困难也有可能与屈光不正未矫正、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眼球运动功能异常有关,需要排除;

此外,健康的用眼环境不管对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很重要;

希望也要让大家能了解知道一些专业眼保健知识,如:简单的集合功能训练、调节功能训练都是可以缓解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Q5:?你?在教学中会刻意去给学生灌输科普的重要性吗??

?A5:??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鼓励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因为只有更多的人了解视光知识,才能避免治疗中的各种“坑”,我们视光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Q6:?感谢这次积极参加“我爱做科普”视觉健康科普征文,你想对其他的征文作者说什么吗?对我们这次的计划有什么期待??

?A6:希望有更多的视光工作者参与到科普宣传活动中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以各种形式向患者们宣传视光的基础知识,让大家都可以科学了解自己的眼睛、爱护自己的视觉健康,能以科学的方式获得健康、清晰、舒适的视觉。

希望通过眼视光观察的“我爱做科普”计划,可以让更多的专业视光科普爱好者参与进来,让更多民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h/6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