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补充性激素对于干眼的治疗是
编者按
干眼症,青睐女性的疾病,更钟情于绝经后的妇女。女性绝经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与雄激素减少,干眼症的发病率增加,这不禁让人联想:补充性激素对于干眼的治疗是否有效?然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另外,当前研究者们只是探讨激素补充疗法对于干眼的治疗效果,尚无文献阐述血清性激素与干眼症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近日,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研究以评估雌二醇与睾酮疗法对于绝经后妇女干眼症的影响以及血清雌、雄激素与干眼症症状体征的关系。
相同样本、不同试验方法探究不同问题
实验一:评估雌二醇与睾酮疗法对于绝经后妇女干眼症的影响
该研究为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了46例绝经后干眼妇女,由于治疗后没有按时随访等原因排除6例,剩余40例。40例参与者平均年龄63.9±5.1岁,平均绝经后13.2±6.3年,根据经皮给药种类不同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十例):睾酮组、雌二醇组、睾酮/雌二醇联合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分别测量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八周后症状[眼表疾病指数(OSDI)、视觉舒适度指数(OCI)]及体征[泪膜功能(泪液渗透压、泪液分泌指数、泪膜稳定性)、睑板腺评估、角结膜敏感性]等指标,并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清17β雌二醇(E2)、3α雄烷二醇葡萄糖醛酸(3α-diol-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浓度。
实验二:探究血清雌、雄激素与干眼症症状体征的关系
该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了与实验一相同的46例绝经后干眼妇女。40例参与者平均年龄64.4±5.2岁,平均绝经后13.7±6.4年,均未接受过激素补充疗法。分别测量和评估治疗前症状[眼表疾病指数(OSDI)、视觉舒适度指数(OCI)]及体征[泪膜功能(泪液渗透压、泪液分泌指数、泪膜稳定性)、睑板腺评估、角结膜敏感性]等指标,并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清17β雌二醇(E2)、3α雄烷二醇葡萄糖醛酸(3α-diol-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
补充雌激素可能反而使干眼症状更加恶化
实验一中,治疗8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受试者血清E2水平在雌二醇组及联合治疗组明显升高,E2和睾酮的比例明显降低;3α-dial-G在睾酮组有升高的趋势;所有4组的OCI和OSDI症状评分均有提高,但3个治疗组中无一组优于安慰剂组;但与安慰剂组相比,雌二醇组干眼症状的恢复更小,说明雌激素可能会使干眼症状更加恶化。睾酮对于干眼症状的影响与安慰组对比则没有明显差异。
血清雌激素为睑板腺体征的一个关键因素
实验二中,受试者E2、3α-diol-G和DHEA-S的平均血清浓度分别为9.02±13.40pg/ml、1.59±1.02ng/ml和0.74±0.53μg/ml,眼部症状评分均升高(OSDI和OC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27.0±18.1和40.3±8.4分),而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较高的血清E2浓度伴腺体开口堵塞、睑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较大年龄是睑板腺分泌质量较差的重要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性激素对眼部症状无显著预测作用。尽管在本研究中血清雌激素与干眼症状无直接关联,但是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睑板腺脂质分泌从而影响干眼症状。而在绝经后干眼妇女(非Sj?gren综合征患者)中,睑板腺功能障碍会加重干眼症状。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于干眼症治疗“在路上”
由于实验存在样本量小等限制因素,大规模、前瞻性的、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急待开展。这项研究说明了采用性激素尤其是睾酮治疗干眼症还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基于这项研究以及另外一项大型纵向研究的成果,绝经后女性开始激素替代疗法会使干眼症状恶化,并且血通过睑板腺反映。因此,考虑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女性应向医生咨询后三思而后行。
原文:
李雨心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zd/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