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坚持科普,普及更多人群

深圳以快节奏闻名,这里的居民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高度依赖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长期处于过度用眼状态。站在医学的角度,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视疲劳、晶体调节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老花眼的提前发病;近视及全身基础疾病的高发、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可能促使白内障早发。数字时代的用眼习惯造成眼病治疗需求的增加,也暴露了患者对眼病认识的不足。

患者意识亟待提升,眼健康科普势在必行

医院接诊量大,每位患者的问诊时间有限,因此高效沟通非常重要。但是,高效沟通的前提是患者具备疾病基础知识,能够精准表达治疗诉求,快速理解治疗方案,并能保持对手术的合理预期,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患者十分有限,这便成了我科普工作的动力来源。

近年来,抽出时间坚持开展眼健康科普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多个平台开通科普帐号,通过文章、视频等形式,结合模拟图像、动画等辅助手段,向患者普及白内障、老花眼等眼病基础知识,介绍眼科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尽管有时也觉得疲惫,但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帮助患者逐步建立对常见眼病、治疗方式的科学认知,我还是觉得成就感十足。此举不仅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更增进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配合,让眼科诊疗更高效、更精准,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更多患者带去光明。

患者诉求推动技术创新,全视觉带来治疗新方式

临床上眼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的老花眼或近视眼患者,可通过佩戴眼镜来改善视力,比如近视患者佩戴低度数镜片或渐进式镜片、老花患者佩戴老花镜,这是早期最简单的方法。但是,现在的中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戴眼镜健身、跳舞、唱歌都会觉得十分不便,因此,可以脱镜的手术治疗方式应运而生。例如,当患者出现白内障合并老花或近视时,就可以通过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治疗。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人眼后可同时解决白内障和老花眼、近视眼,达到一举多得的治疗效果。

人工晶体的植入作为术中必备技术也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多焦点人工晶体就有双焦点、三焦点等。相较于传统双焦点人工晶体,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能够在保证近视力和远视力的基础上提升中距离视力水平,让患者拥有完整的全程视力。中距离视力是指在一臂左右的距离看清物体的能力,涉及电脑操作、驾驶中观察仪表盘和导航、烹饪等日常活动。这一视力功能,是提升视觉体验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与近视力及远视力同样关键。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离不开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然而,多数患者还是对眼部基本情况及白内障手术缺乏充分认识。因此,科普要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也是我进行这项工作的准则之一。

坚持科普长路漫漫,怀抱初心不断向前

白内障因为临床表现是视物模糊,患者通常会说“像隔了一层雾”,而老花眼患者则通常要扩大视物距离、比如通过双手伸远来完成阅读、手机操作等近距离视觉任务。随着眼病的恶化,白内障患者会出现重影、散光等视觉障碍,老花眼患者则表现为调节功能进一步衰退,无法通过改变物距获得清晰视力。因此,帮助患者在早期建立“早发现、早治疗”观念是我坚持科普的重要目标,这条路很漫长,但我始终会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学习总结、分享更多科普干货给广大患者们。很多眼病在不严重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前期干预实现全程视力,而且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更多患者有更多的治疗方案选择,享受健康生活。

此外,坚持科普之余,参与“光明行”活动也是我传播科眼科知识、提升患者认知的另一种方式,无数次被患者揭开纱布重获光明后的喜悦所打动,这也给了我更多的动力。5月2日,我将再次带领团队参与尼泊尔“光明行”,为十大贫困国家之一的尼泊尔带去光明。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希望以此激励青年医生,勇于担当,敢于奋斗,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眼科永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追求光明的路上砥砺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zd/81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