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00块工资,你还想我怎么样
医院规模不算大,病人不多,员工拿到的工资也普遍不高,在当下的医疗圈,是属于「夹缝中求生」的那种。
从工资上说,内科系统的医护人员还算好,平均工资3,多,在这小城里的日子也算过得去。但外科就不行了,病人少,导致工资发不下来,年资长的只能拿到2,来块的月薪。年轻人更惨了,有时甚至1,多点,入不敷出。
可也没别的方法,日子也就淡如流水般过着。
有个月薪在2,上下浮动的护士晴晴,上班时间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特别多,导致工作也状况百出。护士长屡次提醒她要注意,工作千万不能出差错。像她这样,能勉强应付就不错了。没出事,算她侥幸。
可是晴晴又一次迟到了,护士长实在看不下去,拍案而起:「你咋回事?」不料对方悠悠回了句:「一个月两千块工资,连个超市理货员都不如,你还想让我怎样?」
其实琢磨琢磨,也不无道理。就像我们买了便宜货,用不了两天就坏了,于是宽慰自己: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还想怎么样?
当然,晴晴的潜台词是:你给我两千,我就干两千的活;你给我八千,我就自然做的好很多。可是护士的薪水高低并非取决于护士长。因此,护士长也无奈得很,就盼着晴晴别出了岔子连累大家。
想拿8,块?先让我看看你的价值
可是观眼望去,并不是所有人都拿着微薄薪水,有好些个「鹤立鸡群」的高工资。
某科室主任爱岗敬业服务良好,又有丰富的医疗经验积累,麾下有一大批忠实的老年慢性病人。门诊加上住院绩效,医院里的「头筹」。月入两万以上,都不是个事儿。
名医老马在医疗圈内小有名气。很多患者都慕名前来,为了找他看病甚至跨越半个城市。当其他诊室门前冷落鞍马稀,他的门前是熙熙攘攘如闹市。因此,绩效工资也是杠杠的。
康复科小李,凭借自家传承的康复绝活,绩效工资也总是盆满钵满。
也许有人就发问了,医生手里有处方权,能带来效益,那么按劳分配时自然就能拿高薪。即使是小李,人家是「医二代」,咱们上哪学门祖传秘籍?我们只是小护士,又能怎么样?
此言差矣。
就拿护士说,也有好些个护士「不差钱」。有几个掌握了中西医结合新疗法的护士,在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新疗法,付出也有回报,人家早已跻身「纳税大户」行列。护士小王在擅长写科普文、医院宣传稿,在工作之余伏案疾书,医院奖励和媒体稿费,也是一笔诱人的数字……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愿意琢磨愿意钻研、主动去做。有了付出,才能有收获。
作为旁人,看得到人家手里的薪水,但对人家的付出熟视无睹。早上刚到诊室还没来得及套上白大褂,就被病人和家属蜂拥包围,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而且,他们总是坚守岗位不会擅离职守。
毕竟,是医生等病人,不是病人等医生。为了看病,病人风尘仆仆心急如焚,如果诊室里没人,自然选择换号。而以上这些高薪医生,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着想。那些护士除了将本职工作做好,又在无数的深夜里勤奋劳作。个中辛酸,又与何人说?
拿着2,块工资时,总是得体现出远超8,块的价值,领导才愿意买单,旁人才不会害「红眼病」,你的本事才能被人认可。
哪项工作不是如此?以「工资拿多少干多少」来决定一份工作做好的人,绝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因为,即使你给他加了工资,换来他对工作的态度,也是「做了」,而绝不是「做好」。
晴晴们和老马们的差距,就是一个「做好」和「做了」之间的区别——在金钱上,彼此的差距是一倍两倍。在付出上,二者的差距岂止一倍两倍?
当晴晴们在低头玩手机、狂刷朋友圈时,他们在绞尽脑汁为病人制定诊疗方案;当晴晴们在喝酒玩牌逛街的时候,他们还在加班加点,面对病人的求医问药耐心作答。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会铺下坚实的基石,因此才能越走越踏实、越走越高。
保持想做好的态度,学习做得好的技能。在你月薪两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的几千块,就是修炼这份「爱岗敬业之心」的学费。
最后,送大家一首小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繁星·春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zd/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