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科专家医疗队与习主席合影背后的故事
新闻背后的故事
——老挝光明行侧记
医院副教授眼科主任助理张顺华
年11月14日晚,收看新闻联播的眼科医生们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老挝的报道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画面中习主席和一组医务人员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随后医院眼科钟勇主任陪同在习主席和老挝国家主席本扬身边走进病房,昆明医院眼科的李燕主任和医院眼科张顺华主任助理分别为一位患者揭去眼部的纱布。重见光明的患者喜悦溢于言表,兴奋地向习总书记合手致谢。整个场景气氛感人,成为当日新闻的亮点。
看到新闻,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习大大参加的重要外交活动有什么特殊之处、两位患者是如何选定的、他们有没有特殊身份,整个场景是否经过编排...今天,我作为深度参与整个活动的眼科医生,为大家讲述一下在这段温暖的新闻场景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来自外交部的医疗任务
年10月中旬,在举世瞩目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卫计委突然接到了来自外交部的一项特殊任务,即在十九大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出访老挝期间完成一次光明行,以配合此次重要的外交活动。此次出访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之后第一次出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和以往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慰问中国医疗队员不同,这是一项指定在高层领导人访问期间完成的医疗任务,且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两国领导人要亲自见证医疗工作的效果,换句话说,这是一次在全世界媒体聚光灯下完成的高强度、高难度、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的医疗外交项目。
争分夺秒
此次光明行任务来得突然且紧急。从接到任务到主席出访间隔仅二十余天,项目基础几乎为零,医院合作、基础如何、有没有病人等等一切都是未知,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又必须完成的项目。
接到任务后,准备工作就争分夺秒地展开了。年10月13日接到任务,14日医疗团队组成,17日考察组出发,20日涉及上百条目的设备耗材清单拟定同时启动采买招标程序,21日考察结束时项目的所有技术细节确定。
卫计委国际司冯勇副司长带队的中方考察团和老挝卫生部确定项目细节
卫计委国际司冯勇副司长选定这一间病房作为习总书记探访患者的场所
10月26日先遣组抵达万象,五天内接诊千余名老挝眼病患者,筛选出名需要进行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1月4日第一批设备耗材运抵万象。11月5日医疗团队主体到达万象,11月6日全体医务人员齐动手,仅用两个半小时,完成了诊室和检查室的布置,设备调试,患者术前检查及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手术室清点器械耗材及消毒等工作。中午,团队即开始第一例手术,当日共完成27例白内障手术。当地医务人员被中国医生的效率惊呆了...
忙碌的门诊
紧张的手术室:王造文大夫开台手术以及结束第一天工作的手术室医护人员
医疗团队
根据外交部的要求和卫计委的安排,此次任务由以医院为代表的“国家队”和昆明医院为代表的“地方队”共同组成,医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精英团队。
北京协和精英团队(钟勇,张顺华,王造文,杨治坤,谢丹,王菲,王一亦)
来自医院的医疗团队由七人组成,钟勇主任带队,成员包括白内障手术过三万例的王造文大夫、沟通协调能力好且前后节手术技术全面的杨治坤大夫、管理能力超强且人工晶体度数测算精准的谢丹教学护士长、眼科手术流程管理专家王菲护士和王一亦护士。正在援疆的我,由于连续三年参与组织协调光明行任务且有白内障手术过万例的手术经验,在卫计委的协调下被紧急抽调回来,作为副组长加入了这支堪称“梦之队”的医疗团队。
协和团队里的每位成员不但英语流利,而且个个都是多面手,一个人能轻松应对几个岗位。多次国外光明行的实践证明,这个团队到达一个陌生的医院,能即刻开展工作,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完成医疗任务。此外,这也是一个颜值颇高的团队,完成高强度的医疗任务后,脱下白大衣换上优雅的正装,医疗团队分分钟就变成一支靓丽的外交团队,从容参加各种外交活动。这个团队连续三年圆满完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光明行任务,包括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的配套项目“埃塞俄比亚光明行”,年庆祝中国和毛里塔尼亚建交50周年的配套活动“毛里塔尼亚光明行”,年开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医疗合作的“斯里兰卡光明行”。其中,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的光明行是外交部第一次尝试在高访期间完成医疗任务,在协和团队的努力下,项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李克强总理和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医大附一精英团队(李燕、苗云坤、赵剑峰、夏媛、何键、戢玲、吴珊珊)
来自昆医大附一的医疗团队也由七人组成,李燕主任带队,成员包括白内障手术技术全面、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炉火纯青的苗云坤教授,协调管理能力强且手术技术全面的赵剑峰副主任,此外还有几位富有活力的年轻医生和护士。这支团队多次在缅甸和老挝完成光明行项目,经验丰富。
重大活动细节揭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lcbx/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