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症干眼病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
本病为眼部赤肿不显,而只觉眼内干涩不舒的慢性眼病。《审视瑶函》称之为白涩症。药物治疗难取速效。类似于西医学之慢性结膜炎或浅层点状角膜炎。
(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
(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为异常。
(4)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
一、就诊中医前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骨髓穿刺常规检查、骨髓活检、骨髓细胞染色体
(3)(RBC、WBC)CD55+、CD59+
(4)肝功能、肾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
(6)心电图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12、叶酸,Coomb’s试验,骨髓CD34+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HBV-DNA,胸部X线片或CT等。
二、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情绪,调畅气机。
三、起居调护
避免用眼过度,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勿滥用眼药水。若有屈光不正,应及时矫正视力。
四、饮食调护
饮食要合理,患病期间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较清淡的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忌烟酒,
少食或忌食刺激及辛辣的食物。可自行泡制枸杞菊花茶饮用。
五、熏洗调养法
桑叶30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加凉水毫升浸泡10分钟,用文火煎沸15分钟,稍凉片刻,待药液热气能使眼睛耐受时,趁热熏患眼10分钟,然后过滤取药液,用消毒纱布蘸药反复洗患眼5分钟,每日1剂,熏洗3次。
六、贴敷调养法
鲜侧柏叶适量,白蜂蜜少量,冰片少许。先将侧柏叶洗净捣烂,再将冰片捣研均匀,然后加白蜂蜜搅拌调成糊状,将药糊敷在患眼上(闭眼),每日换敷3次。
七、中医辨证非处方中成药推荐
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推荐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等。
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治法:益气养阴。推荐中成药:杞菊地黄口服液、生脉饮等。
3.肝经郁热证:目珠干燥,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法:清肝解郁。推荐中成药:丹栀逍遥丸。
八、常用单验方
1.(1)决明子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10克,木贼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蒲公英克,夏枯草50克,香附15克,牛膝25克,荆芥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
(1)金银花茶:金银花10克,霜桑叶10克,车前草10克,白芷10克。将药加水煎汤,以药汤代茶饮用,1日多次。
(2)地黄菊花粥:地黄50克,粳米克,菊花10克,蜂蜜30克。先将地黄煎取药汁备用,再将粳米如水煮粥,沸后加入地黄汁和蜂蜜煮成稀粥,待粥将煮成时,加入菊花搅拌稍煮即可。口服1~2次。
欢迎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赞赏资助
林文强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by/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