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干眼包括干眼症和干眼病。仅有症状而无眼表损害者为干眼症,即有症状又有体征者为干眼病。,过去较多见于老年人,现在却涉及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个个年龄层面,是目前越来越多见的一种眼表疾病。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西医治疗手段必不可少而且有效。如外用眼药点眼、内服对症药物、热敷、泪道栓塞手术、颌下腺移植手术等,但大多数干眼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疗效更好。
临床常将其分为蒸发过强型干眼、水液缺乏型干眼、黏蛋白缺乏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以及混合型干眼等。
临床表现:眼干涩,异物感,少泪或无泪,视疲劳、眼胀、眼痛、畏光、眼红等。
通过1)、症状;2)、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3)、Schirmer试验≤10mm;4)、眼表面损害,可确诊。
本病属中医眼科中的白涩症,干涩昏花,神水将枯等病症范畴。
中医病机:“阴不足,阳不足,道不通”。
根据其患病年龄及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用电脑或手机时间过长、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等导致的干眼,由于久视伤血,夜卧血归于肝,肝开窍于目,因此常常以补肝血、滋肝阴为主;而更年期干眼症常伴有烦躁易怒、烘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治疗以解肝郁、温肾阳为主;老年人常伴有视物昏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治疗以补益肝肾明目为主。据此归纳以下三个证型:
1.肝血虚
兼见:以青年、学生居多,视屏终端症为主,瞬目作用减弱,舌红,脉细弱。
治则:补肝血、滋肝阴、明目。
方药:四物五子汤加减
熟地、当归、川芎、生地、鬼针草、白芍、枸杞子、菟丝子、菊花、楮实子、茺蔚子、地肤子。
2.肝脾不调
兼见:中年女性绝经期前后,性激素分泌减少,心情郁闷,暴躁易怒,汗多,烦热,舌暗红,脉弦数。
治则:疏肝健脾,养血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栀子、柴胡、炒黄芩、白术、白芍、枸杞子、菊花、鬼针草、甘草、连翘、当归。
3.肝肾阴虚
兼见:老年人为主,视物昏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
治则:补益肝肾明目
方药:明目地黄丸加减
生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北沙参、枸杞子、菊花、石菖蒲、柴胡、五味子、鬼针草。
若有眼表炎症加蝉蜕、木贼、蒺藜、谷精草、密蒙花等退翳明目。
外治:1.眼部中药封包热敷;
2.眼部中频离子导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by/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