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张忠德行医如同

早上6点起床,张忠德医院讲课,12:00授课结束,他马不医院二沙分院坐诊,路遇堵车,下午1:30医院时已经到了开诊时间,他匆匆扒了几口助手送的盒饭就开始坐诊。

一个下午,6个小时,来自香港、北京、深圳、湖北、山西、广西等地的病人来往穿梭于张忠德的诊室。其中有跟了他15年的病人、医院退休的教授,还有拿着机票请求加号的甘肃人……原定25个挂号名额,到最后总会加到六七十号,“病人大老远赶来不容易,这次不给看,他们又要等一个星期,吃住也要花钱啊!”为了给人行方便,张忠德不惜自己辛苦些。

晚上7点20分,窗外暮色四合,原本人头涌动的候诊室已经空无一人,张忠德终于结束了又一个忙碌的下午。慕名而来的病人太多,逢开诊他都是超负荷工作,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其实即使不坐诊,张忠德也看不少病人,他喜欢随身携带处方纸,方便看病开药,每逢节假日还约一些外地病人过来看病。当记者问他每天这么忙身体怎么承受得了?他说:“做到事乱心不乱,身忙心不忙就好。毕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业价值所在。

一心只求治病救人

熟悉的病人称张忠德为“德叔”,上了年纪的病人称他为“靓仔医生”,因为他幽默风趣,和蔼亲切,且形象好。

来看病的,除了常年跟随德叔定期复诊调理的,余下多一半以上是患了久咳、顽咳、久哮、慢阻肺、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风湿痹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咳喘、疳积等疑难杂症患者,辗转求医来到德叔的诊室。一个80来岁的香港老太太从儿子出世就落下咳喘的毛病,年纪大了,咳嗽、气喘得整夜不能入眠,香港内地看过无数医生,都没什么效果。几个月前朋友建议她找德叔看看,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广州。老太太气喘呼呼,原本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看了三次后咳喘明显缓解,现在她已经能外出与友人喝早茶聊天,再也不用三天两头住院了。

还有患了手足口病的5岁小男孩,上次来就诊时口腔里全是溃疡,高烧到40.4度,吃下德叔5服中药就控制了病情,“周二看的病,周三就降到37度,今天彻底没发烧。”他的奶奶感激道。

在德叔的诊室,除了诊病开方,剩下的就是病人对德叔的感谢,以及德叔对他们的殷切叮嘱:

“你穿得太薄了,记得随身携带薄薄的针织衫,一进空调房就要穿上哈!要不又着凉了哦!”他摸了下病人的衣袖,反复叮嘱保护好颈肩部别受凉。

“你放心,我们一起努力,按我们的方案治疗,两个月后你会发现跟现在完全不同!”那个失眠5年近乎绝望的病人,走出诊室时已有了笑颜。

“表扬!”听到病人遵照医嘱忌口,他赶紧鼓励,“我们一起想办法,争取咳嗽不复发,让你平平安安渡过整个冬天。”

“独脚金,算了,太贵。”开方时他沉吟一阵换了味替代药,感慨有些中药被炒得太贵,若非必需,他都会避免用这些药材。

“行”“可以”“没问题,我来”,这三句话是德叔面对病人时说得最多的,也是他一直践行的诺言,“就算自己搞不定,还可以请教其他专家,做医生的,不治病救人不帮病人解决问题,那十几二十余年来专业学习的价值何在?”

张忠德说道,自从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后,他深深爱上了中医学这门集祖国文化之精华的学科。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四大经典书籍的学习中,他了解到极多关于古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经验,认识到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优势,便立志要学以致用,为更多受顽疾困扰的人排忧解难,重回健康轨道。

年毕医院工作,先后师从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等名老中医,尽得诸师之所长,术业日精,对呼吸系统疾病及其急危重症及其它内科杂症的中医药诊治具有独到见解。医院的副院长及急诊科学科带头人。

“入了中医的门,习得其中奥义越深,对病人的帮助就越大。”德叔在呼吸内科及其它疑难杂症治疗上的好口碑,吸引了许多粉丝。

十几年前刚在二沙分院工作时,经常有一些相熟的朋友托张忠德给小孩看病,有时一放学,5、6个小孩被送过来,排着队找他,嘻嘻哈哈叫他张叔叔好,然后开始报告谁谁感冒了,谁谁咳嗽,谁谁胃口不好,出汗多。“其中有个小朋友从三个月就跟我看病,现在16岁了,一直跟着我调养。”在张忠德看来,平时自身调护和早期干预是对抗疾病的最好方法,而且有中医中药参与整个病情,治疗效果更好。不少被病魔纠缠已久的老病人跟了他之后,基本不用住院治疗。

中医在疾病早期干预的效果有口皆碑,不过百姓不懂得用中医却让张忠德有些担心:“社会风气太急躁,病人总希望医生一下子给他治好,却不管后果。比如孩子发烧,总想着一服药马上退烧,这是错误的。通过中医中药的治疗不但能治病,且很多时候都能做到医病同时不伤人体的正气,所以要按照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体质一步一步来治疗。治病不伤正气或尽量少伤正气,不要两败俱伤的治疗方法,这是原则。”如果百姓不懂这个道理,急于求成,这对疾病的愈后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尽管坐拥众多粉丝,张忠德还医院相信医生,不是什么病都一定要找那个“最好的”医生看的。医院都有质量监控体系,医院就有三级监控体系,从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到主任医生,再到全院会诊,乃至全市及全省、全国的专家会诊,对医疗质量进行把控。

      

亲历生死更懂感恩

张忠德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不管是休息还是上班,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几医院看到他的身影。工作繁忙的他,很少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累,我每天都要食用一些药膳来调补,我们这些临床的医生都会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共性,觉得越累越开心。”年,为了更好的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医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医系统的大型综合的重症医学科(ICU),以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为主攻方向,为重症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当年张忠德作为治疗呼吸重症的医生,一个人管八个床位,全是依赖于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他当时整整一个星期都在病房,连吃饭的时候都要争分夺秒,瘦到只有47公斤。“端着碗迟疑一会的功夫,说不定就有哪个病人等着要抢救,你想吃都没机会了。”

没想到在年,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他自己也住进了ICU。时任医院急诊科主任的他,医院整整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在一线直接与大量大量疑似非典患者接触,医院已经有确诊非典确诊病例三十多例,其中包括他的一位同事。

年3月4日晚上,安顿好被感染的同事后,张忠德突然感觉到浑身无力,举步维艰,鼻息间呼出的气体滚烫,他知道自己也中招了,坐在急诊门口的台子上测体温,体温计显示38.7度。他拒绝了要扶他进病房的当时的副院长刘军,独医院招待所,整理好个人物品,给自己安排了住院。当晚,他冷静地给妻子打电话告知病情,叮嘱妻子照顾好年幼的儿子,又给父母打电话说要去国外出差一个月,手机没有信号。

第二天,张忠德被转入ICU病房。持续高热、肌肉酸痛、头痛欲裂、口干、腹泻,这些都还是初始症状,真正的考验在后面,他拼命进食、减少消耗,保存实力,准备与病魔做最后的抗争。身旁陆续有病人的尸体被抬走,死亡的巨大恐惧感笼罩在他的心头,他连续五天五夜没有睡觉,担心一旦睡着就再也醒不过来。为此,他还写了一份遗书,压在枕头底下。终于,第19天的早上,病情有了转机。他发现呼吸突然变得轻松,可以吸一口气了,胸部的压迫感减轻了,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活过来了,立刻拿起手机给院领导、亲朋好友发去短信,内容只有四个字:活着真好!

这次生死一线的经历让张忠德更加敬畏生命,感恩社会。当年3月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以及后来禽流感的散发、登革热的爆发,他又一次一次义无反顾的冲到抗击传染性疾病的第一线。

工作之余,依然坚持医学科普写作,去年还在羊城晚报开设了“德叔医古”专栏,通过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jc/34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