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知多少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上一篇文章: 我在这里等你阳光下等你,城市那么大,找到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草根文化园》原创,汇聚全国文艺爱好者
腊八节知多少
文/郑志芳
腊八临近,闻见了粥香,年不远了。
那么,为何十二月初八叫腊八?何为“腊”呢?
细追究,这腊八原来历史久远。首先,“腊”字的解释需了解。腊,是个多音字。一读xi,指干肉。二读la,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而这“腊”的称呼要追溯到几千年前。据《风俗通》解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礼记*郊特牲》解释:“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飨之也。”郑玄注说:飨者,祭其神也。万物有功加于民者,神使为之也,祭之以报焉。祭礼由国君在神灵前祝祷。歌舞祝颂以后,通常要举行宴飨活动,大家同饮同乐。在周天子主持的蜡祭上,各诸侯国要委派使者贡献许多猎物和土产,作为献祭的礼物。这种用猎物献祭的仪礼,周代称为“猎”祭,因为与肉品有关系,也写作“腊”,属于“大蜡”礼的组成部分。后发展成腊月里进行的“腊祭”。后人过年时进行的大庆贺,其源头正是这种蜡祭。再者,为何吃粥?民间传说有多个版本,但大体意思相近,都是人们勤劳智慧的正能量故事。其一,有一对从小受父母娇生惯养的兄弟,到父母相继去世都没找下媳妇,每天好吃懒惰,慢慢的把父母生前积攒的粮食都耗尽了。这年腊月初八,兄弟两个饿得前胸贴后背,无奈之下,拿把扫帚在父母曾经的粮仓旮旯扫啊扫啊,勉强凑了点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煮了来吃。之后,兄弟俩想起父母生前的叮嘱,很是后悔,决定改过自新。从此,他们二人果然再没有游手好闲,变得勤快起来,还娶了媳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人们每逢腊八都要做粥吃,提醒自家人要勤劳节俭,才能过上好日子。
其二,老家附近的河曲县娘娘滩流传着另外一个传说。距河曲县城东北的黄河中有一孤岛,因相传是汉文帝与其母薄太后娘娘避难的地方,因而叫娘娘滩。这里传说经常会遭受胡人的烧杀抢掠,每逢寒冬冰封河水之时,胡人更是来去无阻,骚扰无常。这年逢腊八,村里人想了个办法,家家在天还没亮时就熬煮红粥早早吃饭,去河里打冰人,冰人和真人一样尺寸,把它装扮成人样,用熬粥的红汤汁从冰人头上蘸下,使其染成红色,立在门口,树旁,或粪堆上。在天明胡人出动过河时,远远看见村庄无炊烟,满村无生息,门旁、树侧血红僵尸随处可见,以为村子已被抢劫一空,只好扫兴而归。所以,直至今日,腊八节时当地人们除吃红粥外,还有打冰人的习俗。其三,据佛经记载,腊八这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由于饥饿,虚弱不堪,被附近一位牧羊女用乳糜供养,释迦牟尼得以体力恢复,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悟得人生之真谛,得道成佛。所以佛教称十二月初八日为“佛成道日”,在这天要煮粥供佛,僧俗共食,过“成道会”。因老家在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受佛教影响有“荤年素腊八”之说,人们在腊八节这天忌荤。
此外,还有吃粥要在太阳出山前,迟了会得红眼病(角膜炎)。年长者说,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生活环境差的影响,居黄土高原的人们多数会得红眼病,那时医疗水平不高,有人会终身患此疾。那年代人们受认知局限把腊八吃红粥,染红眼,睡懒觉联系起来就有了这一说。或许传说已不重要了,在幸福生活的今天全然是故事而已。然而,这些故事已经成为我们身上的印记,表现于言行举止间,难以抹去。
这天,睡梦中依稀飘来老妈熬制的粥香,仿佛自己已穿越,眼前出现以周武王或是周平王为主的盛大而庄严的祭神仪式,硕大的供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猎物,人们充满了对神的虔诚敬意,顶礼膜拜!仪式过后,歌舞升平,举杯同饮,欢庆丰收......注:参考书录《晋北民俗文化丛书——岁时节日》、《忻州地区春节民俗详录》本期编辑:仲阁作者简介郑志芳:山西省定襄县西河头村人,忻州市民俗文化中心工作,民间文化爱好者。
草根文化园caogenwenhuayuan
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无稿费),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文学创作!
《草根文化园》,百姓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jc/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