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劳动者免受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防护用品定义

劳动防护用品(PPE):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安全带、防护镜、耳塞和耳罩等。

个人防护设备,PPE(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用品,简称防护品。

个人防护用品,指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二、为何要佩戴防护用品

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

2.保护员工在工作场所不受伤害

用工单位必须为员工提供针对工作场所危害的保护,包括来自机器设备、危险品以及可能受伤的危险性工作。

用人单位必须:尽可能使用工程控制和改进工作方法来消除或降低危害。如果这些控制无法消除危害,则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是消除或减少危害的最有效的途径。

  

  

个人防护是保护劳动者免受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记住:个人防护用品是最后使用的控制手段!

三、防护用品的作用和要求

1.防护用品的作用

(1)隔离和屏蔽作用

(2)过滤和吸附(收)作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当前技术措施还不能完全消除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达不到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或者不能进行技术措施时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2.防护用品的基本要求

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具有足够的防护性能,安全可靠。

防护用品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人体生理要求,不能成为危险因素的来源。

防护用品要使用方便,不影响正常工作。

四、防护用品的分类、作用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及不同防护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

必须了解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必须牢记使用未起作用的防护用品比不使用防护用品更危险,因为使用者会误以为他已经得到了保护而实际上没有。

因此: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呼吸器要定期检查,以免急救时无法正常工作。妥善维护保养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分为一般劳动保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包括如下系列(不限于):

1.头部防护

安全帽是保护头部最常用的保护工具,是作业人的保护神。可防止物体打击伤害;防止高处坠落伤害;防止机械性损伤;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1)佩戴方法

将安全帽戴正,拉紧下颏带(留一指头缝隙)后帽箍调到合适位置并拴系牢固,以防帽子滑落与碰掉。

(2)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佩戴安全帽前,应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信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V型塑料安全帽决不能接触油漆、溶剂、汽油或类似物质,可用中性皂液或温水洗涤;

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限值,或者受过较严重的冲击后,虽然肉眼看不到损伤痕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使用期限为两年半。

(3)安全帽的保养要求

冠带不能碰到帽壳;

不要在帽壳上钻孔、油漆或加固定装置;

不要使用未经批准的附件;

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建议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清洗。

2.听力防护

听力保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

防护标准:8小时内平均85dBA;常规性的短期接触:dBA;瞬时接触(峰值):dBA。

使用原则:噪声超标时强制使用;对噪声水平或其影响有疑问而无法判断,建议使用。

目的:将噪音降低至安全水平较理想为75-80dBA。

(1)耳塞

特点: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廉价。分类: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

使用:专人专用,使用前应确保耳塞和手都干净。

正确塞入:用右手将左耳的外耳廓向后向上,将耳塞捏成细圆形;旋转塞入直至紧贴。

清洁与保养:可重复使用的耳塞要用温水及中性的清洁剂清洗;存放时应防止污染。

(2)耳罩

特点:佩戴舒适;重复使用;适用于需频繁戴上及取下的场所,及高噪声场所。

使用:调节头箍至合适位置;高噪声(dBA)时须同时使用耳塞和耳罩。

保养/储存:衬垫脏或损坏应更换;储存时应防污染。

注意事项: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如不合适时,应稍事移动耳罩或弓架,使调整到合适位置。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法,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

无论戴用耳罩还是耳塞,均应在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工作中不得随意摘下,以免伤害鼓膜。如确需摘下,最好在休息时或离开车间以后,到安静处所再摘掉耳罩或耳塞。

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干净,凉干后再收藏备用。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

3.手部、足部防护

(1)手作为人员工作的劳动载体工具,直接关系到作业的成效及人体的安全。手、脚易受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2)防护手套的作用:

(3)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及工作类型可选用不同的防护手套:

(4)防护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5)足部的防护用品主要有:

钢包头鞋:能经受落物冲击护足趾。

抗穿刺鞋:用于防止胶底被穿刺。

绝缘鞋:适用于在交流50Hz、0V及以下或直流V及以下电力设备上工作时作辅助安全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

(6)防护鞋的作用

1)防止物体砸伤或剌割伤害。如高处坠落物品及铁钉、锐利的物品散落在地面,这样就可能引起砸伤或刺伤。

2)防止高低温伤害。冬季在室外施工作业,可能发生冻伤。

3)防止酸碱性化学品伤害,在作业过程中接触到酸碱性化学品,可能发生足部被酸碱灼伤的事故。

4)防止触电伤害,在作业过程中接触到带电体造成触电伤害。

5)防止静电伤害,主要是引起心理障碍,产生恐惧心理,引起从高处坠落等二次事故。

(7)防护鞋(靴)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穿用绝缘靴时,应将裤管套入靴简内。穿用绝缘鞋时,裤管不宜长及鞋底外沿条高度,更不能长及地面,保持布帮干燥。

非耐酸碱油的橡胶底,不可与酸碱油类物物质接触,并应防止尖锐物刺伤。低压绝缘鞋若底花纹磨光,露出内部颜色时则不能作为绝缘鞋使用。

在购买绝缘鞋(靴)时,应查验鞋上是否有绝缘永久标记,如红色闪电符号,鞋底有耐电压多少伏,等表示;鞋内有否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8)绝缘鞋(靴)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应根据作业场所电压高低正确选用绝缘鞋,低压绝缘鞋禁止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为安全辅助用具使用,高压绝缘鞋(靴)可以作为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上辅助安全用具使用。但不论是穿低压或高压绝缘鞋(靴),均不得直接用手接触电气设备。

布面绝缘鞋只能在干燥环境下使用,避免布面潮湿。

(9)酸碱鞋(靴)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耐酸碱皮鞋只能使用于一般浓度较低的酸碱作业场所,不能浸泡在酸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作业,以防酸碱溶液渗入皮鞋内腐蚀足造成伤害。

耐酸碱塑料靴和胶靴,应避免接触高温、锐器损伤靴面或靴底引起渗漏、影响防护功能。

耐酸碱塑料靴和胶靴穿用后,应用清水冲洗靴上的酸碱液体然后凉干,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防塑料和橡胶老化脆变,影响使用寿命。

(10)防静电鞋、导电鞋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在使用时,不应同时穿绝缘的毛料厚袜及绝缘的鞋垫。

使用防静电鞋的场所应是防静电的地面,使用导电鞋的场所应是能导电的地面。

禁止防静电鞋当绝缘鞋使用。

防静电鞋应与防静电服配套使用。

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进行电阻测试,符合规定才可使用。

4.眼和脸部防护

(1)眼睛和脸部是人体中较为脆弱的部位,在日常工作应该注意保护,常见的伤害有:

(2)防护眼镜和面罩的作用:

防止飞溅物、碎屑、灰沙伤眼睛及面部;

防止化学性物品的伤害;

防止强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伤害;

防止微波、激光和电离辐射的伤害。

针对各种可能对眼睛和脸部产生的伤害,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不同的防护用品。

(3)电焊用头罩、面罩:

适用于电焊、电火花、强紫外线照射等情况。

可阻隔飞屑(玻璃碎片)、化学品飞溅及烟雾和保护眼睛。

(4)紧急冲淋装置和洗眼器:

该装置主要用于操作现场,比如操作介质为酸碱腐蚀品或者有毒品等意外失控与眼睛或身体发生接触时,应立即进行冲洗或冲淋。

(5)防护眼镜和面罩使用注意事项:

护目镜要选用经产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护目镜的宽窄和大小要适合使用者的脸型;

镜片磨损粗糙、镜架损坏,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力,应及时调换;

护目镜要专人使用,防止传染眼病;

焊接护目镜的滤光片要按规定作业需要选用和更换;

防止重摔重压,防止坚硬的物体磨擦镜片和面罩。

(6)使用及维护

不要随意搓擦镜片以免刮伤、磨损;拿取眼镜时要用双手,从脸颊的正面戴上或取下,以免镜框变形;

佩戴时眼镜下端比上端较为贴近脸部:下端尽量贴近脸部,上端离眉毛约5mm为宜;

存放时镜片应朝向不易被损伤和污染的方向。

5.呼吸防护

(1)目的:

防止空气污染物进入呼吸系统及缺氧

(2)分类:

(3)呼吸保护四步骤:

(4)口罩的使用方法:

1)把口罩拿在手里,鼻部轮廓边(窄边)贴近指尖,使头带自然下垂至手部以下;

2)把口罩放在额下,鼻部轮廓边(窄边)向上,口罩内边必须无压折。将顶部系带拉至头顶后部,将较短的底部系带拉过头部,在耳朵之下绕住头颈。在只有一根系带的情况下不能佩戴。当需要调整口罩的款式或尺寸时,必须进行合适度测试。

3)将口罩调整到舒适的位置;

4)每次进入污染场所,使用者必须检查口罩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双手成杯状盖住口罩前方,迅速呼吸,口罩内部应产生负压。口罩边缘如有泄露,通过拉动口罩边缘使口罩复位来调节系带。重复这个过程直至气密性完好,否则求助你的指导者。口罩佩戴不当进入污染场所可能导致疾病或死亡。

(5)呼吸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任何呼吸防护用品均有其局限性,使用者在使用前对此局限性应有清楚的了解;

2)使用防护用品之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或接受适当的使用培训;

3)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的完整性、使用性和气密性,符合有关规定才允许使用;必要时检查电池电压、气瓶气压等;

4)进入有害环境之前,应先戴好呼吸防护用品。对于密合型布罩,应检查佩戴气密性,确保佩戴正确并气密;

5)在有害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应始终佩戴呼吸防护作用品,必要时,可迅速离开有害作业环境,更换新的呼吸防护用品后再行进入;

6)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其面罩镜片应具有防雾保明功能。

(6)检查与保养

1)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呼吸防护用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使用者不得自行拆卸滤毒罐或过滤盒以更换吸剂或滤料;

3)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到具有资质的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机构检验高压气瓶。

(7)保管与储存:

1)呼吸防护用品应按规定置于包装或包装袋内,应避免面罩受压变形,滤毒罐应密封储存;

2)呼吸防护用应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房间储存;

3)呼吸防护用品不能与油、酸、碱或其他腐蚀性物质一起储存;

4)应急求援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应处于备用状态,并置于管理、取用方便的地方,放置地点不得随意变更。

(8)清洗与消毒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后,应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清洗和消毒;

对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清洗和消毒前应将滤毒罐或过滤盒卸下。

(9)滤盒式呼吸器的注意事项

使用区域必须至少含19.5%的氧气

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即刻危及生命或健康(IDLH)时,切勿使用;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撤离现场:

1)呼吸变得困难;

2)出现眩晕或其它不适;

3)感到或闻到有污染物;

4)眼睛、鼻子或喉咙感到刺激。

不要改变或改造该装置

滤盒的使用寿命与化学品的浓度和使用频率有关;

一般的使用寿命为一年;

以下情况表明过滤盒已失效,必需进行更换:

1)化学品滤盒:闻到气体或蒸汽的气味或味道,眼睛、鼻子、喉咙感到刺激。

2)粉尘过滤盒:吸气或使用时觉得呼吸特别困难。

最大使用浓度不同:

1)全面罩:现场污染物浓度最高可为暴露极限的倍;

2)半面罩:现场污染物浓度最高只能为暴露极限的10倍;

操作刺激性液体或气体时应使用全面罩型;

液体可能发生喷溅时应使用全面罩型,或半面罩型加一个面罩。

6.高空作业防护

高空作业的概念:我国规定在2m(含2m)以上的作业为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

高空作业的防护工具主要有安全带和安全网。其中安全带属于个人防护工具。安全带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作业实际要求选用不同的安全带。

安全带作用:用于高处作业人员的防坠落保护及密闭室工作人员的救援。

安全带:由带子、绳子(安全绳)和金属配件组成。

使用方法:高挂低用安全带使用时应系紧在腰部,挂钩应扣在不低于作业者所处水平位置的固定牢靠处。应注意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的挂钩是否完好可靠,发现磨损要及时修理、更换。

安全带使用时注意事项:

在使用安全带时,应检查安全带的部件是否完整,有无损伤,金属配件的各种环不得是焊接件,边缘光滑,产品上应有“安鉴证”。

使用围杆安全带时,围杆绳上有保护套,不允许在地面上随意拖着绳走,以免损伤绳套,影响主绳。

悬挂安全带不得低挂高用,因为低挂高用在坠落时受到的冲击力大,对人体伤害也大。

安全带严禁擅自接长使用。如果使用3m及以上的长绳时必须要加缓冲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

安全带每12月检查一次;6月未使用,在使用之前需检查;有效使用后需更换;

安全带使用2年后,应做一次抽检;

安全带的使用期限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五、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

(1)必须按要求配戴个人防护用品;

(2)领到新的防护用品时,应先对照说明书以确定是否适用(能提供正确的保护)并清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检查确定是否有破损及其他质量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如果该用具没有说明书,向主管或安全人员确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3)使用前进行检查,以确保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否则及时更换。检查内容:

1)无“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不得使用;

2)无“产品合格证书”的不得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无安全标志(LA)的不得使用;

3)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4)已领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由使用者自行管理;

5)确定报废后,经安全管理部门核准,以旧换新;

6)报废用品由专人统一收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定期销毁并填写报废记录。

(4)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防护用品失效,应及时更换;

(5)个人防护用品应妥善保存。(应远离有毒物质保藏);

(6)废弃接触过化学药品的防护用品,应用塑料袋封存集中处理;

(7)使用呼吸器的人员在从事需呼吸器的工作前,必须进行适合性测试并接受有关使用呼吸器的培训。

*编辑/阿亮

*排版/阿亮

*校核/夏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jc/59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