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虐我千万遍,我待碳水如初恋
少吃碳水化合物
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还真是!!!
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达量,像电解质紊乱、低血压、疲乏、心律失常、骨质疏松、肾结石和肾功能紊乱等问题都会找上门。
而且长期高脂肪、低碳水的饮食还会抑制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那么碳水化合物
到底有多重要呢?
首先,人体的运行必须依靠能量!而在我们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绝对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能量摄入不足时,不仅不能满足人体基本的生命需求,当病毒入侵时,也无法产生足够的抗病力!
其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也可以供能,但如果只依靠它们供能会引发身体各项机能的病变。
比如长期消耗脂肪来供能,身体容易产生代谢性酸中毒,而正常摄入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它作为能量代谢的基底,可影响饱腹感,以及血糖、胰岛素和脂肪的代谢,还能通过发酵控制结肠功能,影响排便习惯、大肠上皮细胞的健康等。
但是碳水化合物里有好多糖,
吃了会得糖尿病吗?会长胖吗?
那要看摄入的是低糖碳水还是高糖碳水。
简单来说,高糖碳水升糖的速度远远快于低糖碳水。
高糖碳水进入人体会被迅速分解吸收,血糖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容易让人感到疲惫。
长期摄入高糖碳水,还会导致糖转化为脂肪,肥胖也随之而来。
而低糖碳水分解消化速度缓慢,不会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供能时间长,让人精力充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吃碳水呢?
能量补充来源多,但首选绝对是天然碳水化合物。
谷类、豆类、薯类、水果就是天然碳水化合物的四大主要来源。
谷
类
谷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米和小米等杂粮,有很多减肥人士对他们避之不及,但其实他们是性价比最高的碳水化合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人每天应摄入~克谷物。
就连糖尿病患者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也会导致肌肉减少、血糖控制能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所以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吃燕麦等升糖指数低的谷类。
想要摄入优质谷物,可以选择大米加工程度较低的谷类或一半白米一半糙米混食的方法,能有效帮助能量缓释。
豆
类
大多数人在摄入豆类碳水时都选择把它当成一道菜,而不是主食,但其实像红小豆、绿豆、芸豆、干蚕豆、鹰嘴豆等淀粉含量较高、升糖指数较低的豆类,碳水化合物含量能达到50~60%,特别适合作为主食。
同时淀粉豆类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能帮助能量缓释,增加饱腹感,在米饭中加入适量豆子还可以有助于控制“三高”。
豆饭
烹饪小技巧
方法一:喜欢豆类“沙”样口感,可先将淀粉豆类浸泡在水里,放入冰箱过夜,再和大米一起做饭。
方法二:想快速烹饪豆饭,可先将豆类单独焖至半熟,再放入大米煮制。
薯
类
土豆、红薯、紫薯、白薯、山药、芋头等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微量元素等,是天然碳水化合物的第三大主要来源。
薯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薯类食物,能帮助促进肠道运动,预防便秘。
不过薯类食材含有大量淀粉,应当作主食为主,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山药。
水
果
水果里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是碳水化合物的第四大主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摄入~克水果。
但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建议食用一些低糖水果,例如西瓜、柚子、草莓等。
这里要注意,水果中虽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分,却缺少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某些微量元素,所以绝对不能当成主食单一摄入。
以上这些天然碳水化合物大多属于低糖碳水食物,他们含有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延缓糖吸收,加强肠道蠕动和排便、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总之就是好处多多。
那么高碳食物有哪些呢?
蛋糕、饼干、薯片等等一系列加工过的食物,还有一些打着“无碳水”旗号的食物,但其实配料表里有以下成分出现,那就得注意了,这些也和糖脱不了干系,购买时要注意。
其实正常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摄入正常或者低糖碳水食物,一个礼拜偶尔吃两三次高糖碳水食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一定要记住,每顿都吃沙拉并不健康,碳水化合物对于人来说是必需品,就算减肥也不能不摄入!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f/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