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夜醒翻来覆去一放就醒奇葩睡姿爱打呼噜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关于孩子睡觉这个世纪难题,前天我们说了如何解决入睡困难,可孩子睡着之后,当真就天下太平了吗?很多家长表示,‘噩梦’才刚刚开始。

睡觉,是一种能力

睡觉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可以形象的说:睡觉并不是把车开进停车场,而是开进加油站。

表面看我们什么都没干,实际上睡眠过程中人体是非常繁忙的,气机升降,脏腑调和,生长激素分泌......人体能量的主战场从与外界的交互集中到内部脏腑的调和修复。这就是中医说的:睡眠是一个阳入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能量,能量来自脏腑的生产运作,所以睡眠质量本身就是脏腑能力的一种体现。

这种体现在孩子身上特别直接。孩子脏腑发育不成熟,神经系统发育也不成熟,导致这种能力是不完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睡眠问题。家长要理解这种“不正常的正常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种睡不安稳的都是什么原因,怎么相应的养护调理孩子。

睡眠问题大揭底

1、翻来覆去、睡不安稳

睡前在床头,醒来在床尾,甚至满床找孩子,这是不少家庭每天都会上演的一幕。

越小的孩子这种情况越高发。“胃不和卧不安”,孩子天生“脾常不足”,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喂养过度出现积食,睡觉就会翻来覆去转圈圈。睡前加餐、习惯夜奶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脾胃得不到休息,大脑、肠道都要加班,孩子就会翻来覆去睡不好。

2、准点醒、频繁夜醒

这个问题也是让很多家长崩溃的,有的孩子甚至一小时就醒一次,大人根本没法休息。

出生不久的小婴儿胃容量小,频繁夜醒多是饿了要吃奶。等6个月大,宝宝应该具备睡整夜的能力了,不再需要夜间吃奶,此时再频繁夜醒,多是家长无原则奶睡或者抱起来哄睡的结果。奶睡是让宝宝再次入睡最快的方式,妈妈也会觉得轻松,但这种轻松是暂时的。奶睡一方面会养成孩子夜醒找奶吃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脾胃不适引发积食。如此,奶睡和夜醒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突然间频繁夜醒,要留意几个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心脾积热,热邪上扰,引动肝火;或者气血亏虚,积食不化;或者土虚木亢,肝火上扰心神。虽然跟环境气候有关系,但是根源还是在中焦脾土。切忌频繁清心火、清肝火,凉药伤脾,只有调脾胃这些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

3、一放就醒

这几乎是所有新生宝宝的问题。但一般在3个月后,会有改善。

宝宝一放就醒,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脏腑稚嫩,机体能力不足,阳气入阴不稳固;二是和睡眠节奏有关,3个月以内的宝宝入睡,会先进入20分钟的浅睡眠,在这个阶段放下就比较容易醒;三是可能宝宝的肠胃不舒服,比如吃饱之后没有拍嗝,一放下引起胃食管反流等不适。

4、趴睡、各种奇葩睡姿

孩子睡觉频繁变换睡姿,也是睡不安稳的表现。其中,趴睡是最常见的。

如果孩子习惯性趴睡,可能是因为:一是寻求安全感:趴睡与在妈妈肚子的蜷缩姿势最接近;二是缓解鼻塞:趴睡有助于鼻咽气道变大,缓解呼吸不畅,这种情况要注意孩子有没有张口呼吸、打鼾等表现,如果有,需要警惕腺样体肥大;三是缓解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肠胃不适感。

总的来说,孩子突然睡不安稳,睡觉过程各种奇葩表现,大家先要检查是否积食,用“10秒法”来辅助判断,用“3招法”及时助消化。积食是最多发生的,此外再细心排除其它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by/4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