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的一次意外发现改写了这8岁彝族
去年,央视记者在云南小凉山国家级贫困县宁蒗县山区小学蹲点采访。记录了在国家和地方三级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当地贫困山区教育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拍摄过程中,一位8岁的彝族小姑娘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乌嘎。
乌嘎寻医记—一次来自大山深处的寻光之旅
因为患有严重的眼疾,小乌嘎当时双目几乎完全失明。乌嘎的父母已经各自外出打工,早已音信全无,由于家中贫困,乌嘎的治疗一再耽搁。
“我和她奶奶两个的想法就是,我们两个老人不在了的时候,这个孙姑娘怎么办呢?我不敢老,也不敢病。”提起乌嘎的眼病,爷爷不禁悲从中来。
乌嘎自幼和爷爷相依为命
拍摄结束后,乌嘎的眼睛一直让记者记挂在心。在新闻直播间栏目组的努力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和湖南爱眼基金会对乌嘎的病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决定将乌嘎转入颇具技术实力的北京医院进行救治,且湖南爱眼基金会能够承担乌嘎的治疗费用。
因此,在今年年初,记者再次赶往小凉山上的牦牛坪,带着乌嘎赴京治疗。
1月9日,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查,医院院长、教授李绍伟为乌嘎制定了手术方案。在设计手术方案时不但要考虑到短期效果,还要考虑到长期效果,做角膜移植手术很难完全避免排斥,而且越小的孩子排斥率越高。虽然进行角膜移植能够大幅提高视觉质量,但是不能保证终生不会出现问题。
李绍伟院长为乌嘎进行检查
李绍伟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在反复研究后发现,乌嘎的右眼还残存着一些透明的角膜,可以借此完成瞳孔成型手术,不仅让乌嘎能通过角膜的透明部分看到事物,还能确保她一生视力无忧。当乌嘎的右眼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手术,为她的左眼实施角膜移植手术。
李绍伟院长为乌嘎设计手术方案
日前,乌嘎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手术。回到牦牛坪小学以后,乌嘎继续一年级的课业。她的右眼视力恢复良好,能自己走路,能看黑板,也可以认一些简单的字。乌嘎说长大后想当一名医生,给其他患者治疗眼疾。术后的乌嘎看见了很多人,他们都是专程来看望乌嘎的。
术后,乌嘎已经可以看清照片上的自己了
乌嘎亲手切下一块蛋糕送给李绍伟院长,
表达内心的感激
乌嘎向李绍伟院长描述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前来探望乌嘎
爱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志坤、
秘书长傅阳带来了蛋糕和新书包,
并祝愿她早日康复
爱尔眼科开展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公益救助活动
面向全省征集贫困角膜移植患者
最高可申请救助3万元
一片角膜一生希望
爱尔眼科“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项目由爱眼基金会发起,爱尔眼科集团角膜病学组专家团队作为医疗支持,爱尔眼科集团旗下10家眼库提供角膜资源材料保障,旨在通过公益救助的形式,为罹患角膜盲症的贫困患者提供角膜移植的机会,帮助患者恢复光明。
患者报名(及公益救助申请)方式
申请对象:
1.无力治疗的贫困家庭患者(需持低保证、贫困证、残疾证等有效证明);
2.老兵、退伍军人、失独老人、农民、残疾人等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的患者。
申请条件:
1.社区或民政开具的家庭低保/低收入证明;或社区、村委会或相关行政机构开具的五保户/贫困证明;
2.残疾人等身份证明;
3.其他可判断其符合救助标准的资料。(如已由媒体报道过的相关图片/媒体素材;家庭情况照片及影像资料等)报名方式:由本人协同监护人带齐贫困证明(低保证、残疾证或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等有效证明原),经爱眼公益基金会审核资质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额或部分额度援助。最高可救助角膜移植手术费用3万元。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jc/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