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身体12种代谢产物,肚脐中竟然寄
点击标题下爱家务,订阅马上涨知识
掰着指头算一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约有十二种清理代谢产物的行为;诸如:拔胡子、揪白头发、揉眼屎、抠鼻屎、擤鼻涕、咳痰、掏耳屎、去腋毛、除脐屎、剪指甲、洗澡搓泥、便后擦屁股等。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行为如果操作不当,将会给健康带来隐患。各位看官,对比下文,检查一下自己之前的做法有无不妥吧。
一、拔胡子
胡子拔出来就不会再长了?
15岁的男生小强本来性格开朗、学习也不错,但初三新学期以来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走路时也往往要低着头。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他的“胡子”。
初一下学期、小强就开始长胡子,最先是嘴唇上下,后来脸庞两侧也冒出稀稀拉拉的胡须。
比同龄人早长出来的胡子,让小强感到不好意思;便尝试用手去拔,结果胡子未见减少、反而变黑变硬、越长越密。
他之所以拔胡子是因为听人说,胡子剃了还会长出来,而拔掉就不会再长了。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胡子作为人体毛发的一种,分毛干和毛根两部分;露在外面的称毛干,皮肤内的称毛根。毛根外包有毛囊,如果毛囊被损坏了,毛发就不能生长了,但是拔胡子一般并不会伤及到毛囊,所以还会再长。
二、揪白头发
白头发不能揪,揪一根长十根?
和拔胡子的传言相反,对于白头发有着另外的说法,就是“白头发不能揪,越揪越多”。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专家表示,长出来的头发是黑发还是白发,要看体内黑色素的分泌情况,与拔不拔头发没有关系。医院的杨顶权介绍说:头发是从毛囊中生长出来的,头发颜色,由毛囊里毛母细胞分泌的黑色素来决定。40岁后,分泌的黑色素会逐步减少,导致白头发的出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孙建芳解释说,之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白头发越拔越多,是由于身体内的黑色素减少;拔掉了一根白发、之后从这个毛囊里长出来的依然是白发,而同时从其他的毛囊里长出的也可能是白发,于是就出现白头发越拔越多的错觉。
不过,尽管白头发不会越拔越多,但是随意揪头发时会损伤发根。
三、揉眼屎
眼里有眼屎或进入异物,揉揉就好?
人的手到外都摸、什么都拿,常常会沾着不少灰尘、细菌、病毒等脏东西。用手揉眼睛时,会把它们带进眼里。细菌会繁殖生长,灰尘甚至会磨破结膜,都将导致眼病的发生。
有眼屎或眼里进入异物后,可设法(如用力地快速多次眨眼睛)让自己流泪、让泪水把异物冲出,也可使用清洁物品如棉签之类沾去,或用洁净、流动的水冲洗掉。
四、抠鼻屎
及时取出鼻屎,可避免疾病?
抠鼻屎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雅的行为,但在干燥季节或空气中灰尘较多时,人们容易因为鼻子中有鼻屎而出现呼吸不畅、鼻腔发痒等不适。这时,会有人下意识地抠鼻屎。
鼻屎是怎么来的呢?
在人的鼻腔内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膜,称为鼻黏膜;人用鼻子呼吸时,这层黏膜可以净化吸入的微生物和空中的灰尘颗粒。
鼻黏膜在不停地更新换代,鼻屎就是旧黏膜风干以后的产物。除了鼻黏膜,鼻屎中还有被拦截的微生物和灰尘颗粒;但除非在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时,它们通常不会引发疾病。
事实上,抠鼻屎反而更容易让人得病。
因为鼻腔位于人体面部的“危险三角区”;如果手不干净,抠鼻屎就容易把细菌带入体内。一旦细菌进入鼻腔造成感染,很容易经由静脉进入海绵窦,甚至经海绵窦进入颅腔,引起难以控制的颅内感染。
如果抠鼻子的手曾接触过感冒病毒,病毒就可能进入体内引发感冒。
曾有科学家证实,爱抠鼻屎的人更容易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抠鼻子除了容易把细菌送入人体内,抠鼻屎的动作还会损伤鼻毛。
鼻毛通常是灰尘进入人体内的最后一道屏障。尤其对于雾霾等空气质量不好的环境,鼻毛可以阻拦空气中的粉尘、病原体进入鼻腔,防止它们随着呼吸运动进入肺部。
抠鼻屎既不雅又无益,为什么很多人会热衷于此呢?科学家解释说是这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就像婴儿生来就会喝奶一样。
鼻子发痒,想抠鼻子时怎么办呢?
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来帮助清理鼻腔吧。
五、擤鼻涕
两个鼻孔一起捏住大力去擤,痛快干净。
33岁的徐先生怎么也没想到,由于自己擤鼻涕不当、竟患上中耳炎,导致听力骤然下降。
银行工作的徐先生前几天染上感冒,鼻涕非常严重,经常捏紧鼻孔、用力擤鼻子。有几次,他觉得擤鼻涕时耳朵里好像骨膜振动了一下。从那以后,就开始感觉头闷闷的,听声音也没那么清晰了。过了个把星期,感冒症状缓解,但听力却下降了,还出现耳痛、耳鸣,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中耳炎。
这真是悲催。
擤鼻涕这么寻常而简单的事情,做不对、竟然会引发中耳炎!
医生介绍说:我们的鼻腔是通过咽鼓管和中耳相通的,当我们捏住鼻子用力擤鼻涕时,特别是把两个鼻孔同时捏住、一起用力向外擤时,鼻涕中的一部分很可能会通过咽鼓管涌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细菌感染。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咽鼓管要比成人的咽鼓管短、宽、水平,因此,儿童感冒后擤鼻涕更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呢?
用手指压住一侧的鼻孔,由另一侧将鼻涕向外擤出,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再擤另外一侧鼻孔。
最好的擤鼻方法是:将下巴向上抬起,用手指按压住一侧的鼻孔,通过鼻子抽吸、将鼻涕从后鼻孔回吸到鼻咽部处,然后再经口咯出。
六、咳痰
正式场合下,咳嗽吐痰显得冒失。
痰中常常带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咳痰有利于排除有毒物质。如果憋住不及时吐出,会引起呼吸道不适,甚至诱发疾病。
因此,即便在重要场合,出现痰意时,也不要强行憋住;需要时,可去洗手间咳出。
七、掏耳屎
耳屎影响听力,采耳休闲又保健。
记得小时候,有这么一个说法,说耳屎有毒、人不能吃耳屎,吃了后会变成哑巴或聋子。
尽管这都没有科学根据,但是在民间,很多人仍然认为耳屎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东西,一个人的耳屎即使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仍然能对本人的身体健康有神秘的影响。
比如,传说中自己掏出来的耳屎不可乱扔,万一遭到别人脚踏、会对自己的身体不利。
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不抽烟不喝酒的,怎么会得癌症?”
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去采耳。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到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之前曾三次手术切除。
“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采耳时,耳道皮肤不能%避免损伤,所以就容易感染上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王晋说。
其实,“耳屎”并非一无是处。它可防止霉菌等的感染,还可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并可以防止小虫的侵害。
耳屎是由外耳道内的一个叫做耵聍腺的腺体分泌的。耵聍是一种淡黄色的黏稠液体,遇空气变干成薄片,俗称耳屎。有一类人耵聍分泌旺盛,耳朵里耳屎多,这样就需要定期清理。
医院都曾经接待过由于“耵聍栓塞”而引发的长期不愈的干咳病人;将长期积累的大块耳屎取出后,病人的慢性咳嗽就消失了。
很多人也注意到自己在掏耳屎时会不自觉地想咳嗽,这种情况叫"耳咳反射"。原因在于外耳道壁上有“迷走神经”的细小分支,这些神经分支在掏耳屎时很容易被碰到,这样大脑就会收到信号、产生反射反应,开始咳嗽。
外耳道如果有大块耳屎等异物,也会刺激到“迷走神经”分支,产生反复发作的“耳咳反射”。
八、剃腋毛
女人不剃腋毛,一旦外露、很不雅。
腋窝是人体主要排除毒素的区域之一,排毒的方法就是「流汗」。
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或拔掉腋毛,将阻止毒素从腋窝排出。但是这些毒素并不会消失,会储存腋下的淋巴结。
几乎所有的乳癌都是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刚开始时,生肿瘤的地方离腋窝不远,从这里开始、一步步会延到整个乳房。
现在,一些注重仪表的西洋妇女也不轻易剃腋毛了;因为她们意识到即使看起来不雅观、也总好过患上乳癌。
九、除脐屎
肚脐眼较深,要下功夫才能弄干净。
肚脐眼是肠的末端,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有一定的废物没有及时排出去;日积月累、就会在这里生成脏东西。
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有一个叫做“肚脐生物多样性”的项目组,他们发现:人类肚脐是一个细菌窝,里面寄生着大约种细菌,其中种都是此前未知的细菌。
因此,去除脐屎、对肚脐专门清洗是必要的。但由于肚脐处较脆弱,清洗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暴力;否则,不仅达不到清理的效果,而且还容易将脏东西带入体内,形成感染。
十、修剪指甲
长指甲好看,还可用来掏耳朵等。
长指甲沾染脏东西的机会多,容易藏污纳垢。比如:指甲缝里不容易洗干净,可能隐藏着真菌、引发疾病。
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泌尿生殖系统因结构原因极易受到致病菌的侵害。指甲不干净时,用手抓痒或碰触内裤,都可能使指甲缝里的真菌进入阴道;如果人体的免疫力稍有下降,就容易导致妇科病。
当然,修剪指甲时也不是越短越好。如果露出嫩肉,软组织就容易受伤;细菌会通过破损处进入皮下进行生长繁殖,易导致甲沟炎。
十一、洗澡搓泥
为了保持身体干净,天天洗澡、天天搓泥。
洗澡搓泥是我国北方人才有的习惯,南方人洗澡基本上都不搓泥。
一些喜欢干净的人天天洗澡、每次洗澡时都要搓泥,尤其是爱出汗或者油性皮肤的人,洗澡时、如果不搓泥,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洗干净。
其实,频繁洗澡、频繁搓泥,也是有健康隐患的。比如:经常用力搓洗,会洗走皮肤表面为数不多的健康油脂及益菌,使表皮受到损害,容易让细菌、真菌乘虚而入,引起皮肤感染。
还有,洗澡过勤容易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伤害角质层;结果就是,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更容易干燥而引发瘙痒。
十二、擦屁股
擦完后,厕纸上没有颜色,就算干净了。
擦屁股其实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有研究显示:将厕纸折叠两次(即共四层。有的厕纸本身就是双层甚至四层的)后擦屁股的人,患痔疮的几率要远远小于折叠一次(即两层)的人;同时也有数据显示,使用四层厕纸的人甚至将患痔疮的几率降低了高达17.53%!
研究人员分析说:这是因为,使用叠两次的厕纸擦屁股时,额外的厚度对于肛门周围的微血管来说,相当于一个柔软的“按摩床”;用这种厚度的厕纸擦屁股时,会对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促进微循环,将痔疮扼杀在摇篮中。
一般认为,上完厕所用厕纸擦几遍肛门处、直到厕纸上没有颜色,就算擦干净了。其实,这样擦完后,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实际上褶皱处往往还会有残留。
便后擦屁股的正确方法“一蘸二擦三转”
一蘸:厕纸叠若干层后垂直轻压到肛门上。
二擦:不必细说,大多数人都会这个。只是女性要注意,擦应是单向的,即只能向后擦。
三转:因为肛门周围是褶皱,所以需要用厕纸仔细擦净,通常两个半圈可以擦完一遍。
转的要诀在于:一定要转多次,用力柔和。如此的“好处”是:一是卫生,这些褶皱里面藏污纳垢,唯此才能擦干净;二是,可以疏通肛门周围的血脉。
不过要注意:如果你大便干燥,大便时本来就很困难,那么转动时一定要非常轻柔,避免不慎将肛门弄出血。
-------------------------------------------------------------------
版权声明
欢迎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信箱
xiaonian
xiaonian.白癜风多久能治好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f/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