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股东大会会议纪要
董事长陈邦先生开场白
爱尔去年国际化的步子迈得比较大,医院开始,医院,现在香港、美国、医院,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眼科医疗集团。这一路走来,也是非常不容易,我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朋友,我感觉,爱尔是属于10%最拼的那一批。有的公司董事长真的是日子过得很舒适,我们一直是在拼搏。首先是责任,对社会,员工,患者,股东的责任。我们的股价基本横盘了1年多时间了,如果大家没有赚到钱,我也很难受。大的环境也不好,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出现。爱尔的表现中等,比较平稳。
爱尔的前50名股东,基本变化不大,一个月最多变动几笔。股价变化主要是由中小股东带来的。机构股东大致占比80%,股性不是很活跃,创始人60%多,流通的股份就30%多一些,如果真正持股时间比较长,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收益。放在一个5年,甚至10年,业绩或者成长性是唯一的标准。我们有信心未来10年,爱尔的发展不会停止,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这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对中国的信心,对团队的信心。
爱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波折,我们遇到过2次事件,一次是台湾的“封刀门”事件,现在看起来,“封刀门”是站不住脚的。一个是魏则西事件,医院发展短期有打击,现在已恢复。公司的发展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的方向是不会错的。我们希望在管理这块进一步提升,现在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目前的战略安排就是尽快占领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医院,年医院。中国一共个地级市,0多个县,如果你真的个医院布局好了,这个网络是很厉害的。医院做好了,万的收入,个医院就有个亿的收入。这个医院我肯定能建成,不用担心。有人口就一定有眼病的市场。有万的收入在县里,利润就有2、3百万,家就多了2、30亿的利润。中国的医疗红利是在基层,在地级市,在县。
问题1.公司进行了香港、美国、医院资产并购,这在前几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医院服务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促进了国内医疗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尖端的国际先进治疗技术,更提升了中国医疗行业的国际地位。那么对下一步的整合有信心吗?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答:我们国际化是稳步实施的,看了很多。前年先把香港作为试验田,经营得很好,去年合并报表了。然后收购美国,这个眼科中心在田纳西,创始人是华人,雇员都是美国人,病人也都是美国人。他是在华人里占主流,在美国被评为前名的医生。病人很多是政要和演艺明星,田纳西的纳什维尔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很多美国的好莱坞明星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很奇怪。妮可基德曼的手术就是他做的,他一直和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一直有技术往来,写过很多书。我们收购以后,把技术都传授给我们,对接是没有问题。美国的法律和我们不一样,不能直接收购眼科中心,我们先成立一个管理公司,再对眼科中心进行管理。欧洲这块,最关键的就是人员对接是否成功,整合没有问题的。
问题2.公司给公众的印象非常好,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也非常正面,一直是专注主业,兢兢业业。但去年参与了软件公司的私有化,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同时公司要收医院资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是否有点得不偿失?增发方案审批时,监管层会否有这方面的异议?如果增发不通过,收购还能进行吗?
答:我们就是财务投资,作为上市公司,如果有一些空闲资金是可以做一些投资的。收益是作为非经常性收益。未来,我们需要投一些眼科高科技的前沿技术,如果用经常性收益去投资,风险比较大。因此我们打算用这部分财务投资的收益,去做这方面的尝试,是合适的。当初我们评估的项目,觉得还是不错,就投了。如果这次增发不通过,收购还是要进行的,我们已经签了合同。我们不是等审批通过再收购,而是按照既定的战略,加快基层布局。有点像互联网公司占流量的道理类似。一旦你布局完成,别人是很难进入的,政府一个医院,即使批了2家,别人也会考虑是否要进入,因为容量有限。医院还有个特点,前2年是很难赚钱的。上市公司有业绩要求,不能一下医院,因此先在并购基金旗下运营,等有盈利了,再收购进来。我们正好把握了并购基金的政策窗口期,我们是市场上把握机会最好的。这次证监会也问了很多问题,主要是考虑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方面。我们准备了多页的资料。我们收购的价格是合适的,按今年的收购价格来算,就是12,13倍市盈率。中国什么东西都贵,医院,至少2、30倍。肯定是对上市公司有利的。
问题3.证监会3月17日出具了行政许可项目审查反馈意见通知书,要求30日内提交书面回复意见,至今未见到有关公告,目前进展如何?今医院是否都要通过增发来完成?程序太复杂,耗时又很长,请问公司是否能够以自有资金或者银行贷款来进行。
答:了解得很清楚啊,是30个工作日,这周就会提交。我们的方式有几种,增发,现金收购,到时看,现金有余的话,就现金收购。不够的话,就增发,确实增发程序是复杂,今后会综合考虑,要考虑负债率。爱尔至今没有1分钱的贷款。但是在境外的几个项目全部是贷款方式,因为境外贷款的利息比较低。
问题4.医院的发展,控股股东也放弃了其他专科的拓展,这很令人钦佩。那么眼科医疗市场到底有多大?年市场总额是多少,公司占有多少比例的市场份额?十年后,公司的营收能达到多少规模?亿可能吗?
答:年眼科市场规模估计在亿左右,我们占比不到10%,上市公司40亿,医院20亿,两者相加就超过10%。眼科医疗市场巨大,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市场数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从白内障手术的角度,发达国家是每百万人口1万2千台手术,台湾,印度,中国去年每百万人口只有台手术。第二,欧美和台湾,眼科和视光配镜是分开的,在中国是合在一起的,未来我们在全国可以做大量的视光中心。眼科加上配镜,这个市场现在就是过千亿的。未来市场就更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电子产品的普及。我说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f/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