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腊八粥张志军
老家腊八粥
作者:张志军
张志军,男,河北尚义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鸳鸯河畔》签约作者。业余时间以诗怡情,以文会友,有诗文见于各级报刊及部分网络平台。
过去的坝上农村,到了冬天就天寒地冻,没法干农活了,人们习惯称为“猫冬”。最冷的天气要数腊月的初七、初八,民间有“腊七腊八,冻断胳膊”的说法。
腊八是开始过年的标志。
在农村,过年是一家人最隆重的节日。但过年不是一天,而是从腊八开始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有的甚至到二月二。一过腊八这一天,家里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过年进行。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从这一天开始,杀猪、卧羊要从这一天开始,磨米、磨面、磨豆腐要从这天开始,过年需要置办的所有年货都从这一天开始。所以腊八就成了不算节日的节日。
腊八是最寒冷的一天。
小时候,人们的穿着很寒酸,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棉衣里的棉花都是用了几年的旧棉花,保暖性已经很差了。脚上一双棉鞋也是修了又修,补了又补,露脚指头、脚后跟是常事。头上的棉帽子也是戴了几个冬天的,有的连毛都磨光了。手上没有手套,只有一个用碎皮拼对成的皮筒,两只手绰在里面。有的人家是给孩子在袖口上缝一圈兔皮或猫皮,勉强起点保暖作用。所以一到了腊八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上学都得跑着去,进了教室得跺一气脚,不然的话,脚都是麻的。如果不上学的话,孩子们大都不出门,生怕真的冻断了胳膊。
我对腊八印象除了冷,就是吃腊八粥。
坝上用来熬粥的食材很少,早期的主要材料是小米,再有就是芸豆和红枣。芸豆,坝上人俗称为红豆。但红豆不全是红色的,有麻褐色的,有花梨色的,有黑白杂色的,也有深红浅红的,是众多种颜色芸豆的统称。红枣是提前买的,因为买的少,所以也格外珍贵,平时不舍得吃。
一般是在初七的晚上,一家人在灯下捡芸豆。芸豆粒大,费火。将拣干净的芸豆用水浸泡一两个小时,然后放入大锅中,加一些碱面,用文火煮一滚。第二天早上,母亲早早起来,在锅里加入小米和红枣,稍加糖精,再用文火熬。待粥熬成,就催我们赶快起床,喝腊八粥。说是起晚了,等太阳出来了再喝粥,容易得红眼病。不论芸豆是什么颜色的,待熬成粥以后,都呈红色,这大概是统称为红豆的原因吧。
后来,随着食材种类的增加,我们在粥里加入了小麦、玉米。玉米耐熬,也得先煮好了,再与小米一起熬。记得是我参加工作后,有了粮油供应本,熬粥的食材才加入了少量的大米、绿豆等。
据说,吃腊八粥与古代先民的祭祖祭神有关。
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腊祭”的习俗,即用“腊”祭祖、祭神。“腊”的意思最早并不是指月份,而是指粮食果蔬肉类的“干物”,而且朝廷专门设有掌管腊祭的官员,称为“腊人”。《周礼·天官·腊人》记载:“腊人掌干物。”郑玄《注》说:“腊,小物全干。”腊祭即用粮食蔬果肉类的干物煮熟成粥作为祭品。后来才将“干物”之腊,“腊祭”之腊用于月、日之称。据文献记载,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隋书·礼仪志》记载,“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荆楚岁时记》记载,“腊者,逐疫迎春”,有驱逐瘟疫,迎接新春的意思;同时,古语“腊者同猎”,即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因此,人们将岁末之月称为腊月,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时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南北朝时期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信徒们将佛祖释迦牟尼佛雪山悟道成佛的十二月初八日,定为“佛成道节”。为纪念佛祖食牧羊女所送乳糜而成道,在每年十二月初八,各个寺院里都会施舍粥,称为福慧粥。后佛家的“佛成道节”与百姓的“腊日”融合,遂成“腊八节”,寺院里都要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用化缘得来的粮食果蔬干品熬粥施舍,粥也称为腊八粥。清代李福《腊八粥》留下了“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的诗句。
熬制腊八粥的用料也因地域物产不同,经历了逐步的演进过程。主料是小米、大米,附加的粮食果蔬干物主要有芸豆、红小豆、绿豆、红枣、莲子、花生仁、核桃仁、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山楂、葡萄干、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等,还有玉米碴子,不下二十余种。熬好的腊八粥先要敬神祭祖,然后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同时要馈赠亲朋好友。其中蕴含了欢庆丰收、祷祝上苍之意,渴望来年风调雨顺,灾害不生,获得一个好的收成。晋代裴秀《大腊》中就有“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的诗句。
几十年过去了,高压锅、电饭锅已经取代了原来熬粥用的大铁锅,市场上配制好的腊八粥用料琳琅满目,人们熬腊八粥省了好多事。但我还是愿意自己搭配粥料,用母亲给捎来的芸豆,加上小米、玉米碴子,再放一些大米、绿豆、莲子、山楂、麦仁,依然会把芸豆一粒粒拣好了,依然把芸豆用水泡过,提前煮好,依然是在太阳没出来前将粥熬制好。
熬腊八粥的过程,是一个美美享受的过程。我享受腊八粥里美好吉祥的寓意,享受氤氲在粥里的那份亲情,享受那份挥之不去的老家味道。
投稿要求
1、来稿体裁不限,小说、散文宜在——字以内,诗歌不得少于字。文稿要有可读性。稿子要认真校对,谢绝语病、错别字、标点不规范稿件。2、作者须得提供个人简介及清晰半身照片一幅。3、来稿必须原创,否则恕不刊用。鼓励作者提供诗文配图(图片用jpg格式)。来稿不得抄袭、套用他人作品,文责自负。投稿15天后未被采用可作其他处理,不必再问询。不收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h/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