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患近视的青少年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暑假里,什么地方最热?除了培训班,医院了。自放暑假以来,医院专科门诊天天爆满,“小眼镜”扎堆排队看近视。据了解,该院一天的门诊量平均为人次,平时青少年近视患者数量的比重占全天门诊量的40%左右,但一到寒暑假,这一比例就超过50%,这意味着一天个眼病病人中,个是患近视的中小学生。
5岁女孩近视度
7月11日上午9时,当记者来到医院视光专科门诊就诊大厅时,这里已经候满了“小眼镜”。记者粗粗看了一下,以中小学生居多,其中居然还有5个幼儿园小朋友。
“今天还不算多,双休日才恐怖呢。”医院视光部主任周磊一边忙着给小患者开检查单,一边告诉记者,7月8日是中小学放暑假的第一个周日,医院视光门诊全体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接诊患者余人次,其中90%是“小近视眼”。尽管医生们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架势,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
下午1时,记者看到视光门诊的就诊大厅还是人满为患,4位门诊医生似乎忘了下班。放在值班室的中饭早就被空调吹得冰冷,却一盒也未曾动过。当天,视光门诊的医务人员每个人都上班了10个小时,每个医生平均接诊病人人次。
据介绍,现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呈现出近视低龄化、近视度数越来越高等趋势。年教育部针对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1%,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36%,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28%,大学生近视比例为87.67%。医院曾对城区一小学做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近视发病率高达52%。
那天,记者在采访时就碰上好几名还在读幼儿园的“小眼镜”,5岁的欢欢就是其中一个。“去年11月,欢欢查出一只眼睛散光,一只眼睛近视50度。今天一查,近视度数加深到了度。”看着可爱的欢欢,妈妈心疼不已。
青少年近视度数越来越高。不少前来就诊的初中生近视度数已高达度,甚至有的小学生近视度数已有六七百度。近视度数超过度为高度近视,大于度为超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危害严重,已经成为我国低视力的第一大因素,致盲的第二大因素。据了解,因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黄斑病变等高度近视并发症,已开始大面积出现于青少年群体,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头号敌人”。
为何增长这么快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近视人口超4.5亿,几乎每三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眼。而其中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更是高得吓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中小学生的近视门诊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究竟是什么导致“小眼镜”加速涌现?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有先天成因也有后天成因。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及种族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不良的健康习惯、缺少户外活动、不当的光线处理、粗劣的印刷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营养不良及健康情况欠佳等。
首先,从遗传因素来看,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近视发病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人要高,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其子女的近视发病率就高。一般来说,三四岁孩子就患近视的,大多数属于父母遗传。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生活日趋电子化,青少年花在使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不断增加,这是造成大部分青少年出现视力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机进入中国家庭,青少年的视力问题发生率随之上升。进入21世纪,网络与电子游戏进入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花在电子产品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些青少年将电子产品用作日常学习和了解生活的媒介之一。
14岁的彬彬去年刚升入初一,平时住校的彬彬迷上了手机,晚上寝室熄灯了,她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用手机看小说,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前几医院检查,一查吓一跳,短短一年时间,彬彬的右眼近视从度上升到度,左眼从度上升到度。如果不加以干预控制,到彬彬18周岁成年以后,她的近视度数会超过度。
再次,用眼不科学、户外活动少也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又一大因素。网络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青少年的活动空间限制在室内,而用眼不科学更是加速了近视。鄞州区14岁的小马,因为习惯歪头写作业、看书,右眼近视50度,左眼近视度,眼轴右眼24.77毫米,左眼23.88毫米,双眼视力相差有度之多。这种因为用眼不科学引起两眼视差一两百度的小患者并非少数,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视差越来越大,当双眼视差超过度时,就会造成曲光参差,用眼时间一长,物像将产生大小,大脑很难融合,从而导致头晕、恶心等。
如何科学告别“小眼镜”
如何科学告别“小眼镜”?这是家长们共同的疑惑。对此,眼科专家开出了三大处方。
处方一,家长切勿提前透支孩子视力。
青少年的视力问题绝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竞争状况的加剧。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 处方二,为每个孩子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临床数据显示:孩子7周岁时,已没有远视储备(远视度数零度或以下)的孩子,到小学毕业累计近视发病率为54.44%;远视储备在+50—+度的孩子,近视发病率为21.26%;远视储备在度以上,近视率就降低到7%以下。所以,专家强烈建议为每个孩子建立视觉健康档案,2岁至3岁就可以开始建立,每3个月至6个月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让筛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家还建议实施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的项目化管理,在3年至5年内,初步建立覆盖全市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体系,“一生一档”,试点开展规范化近视综合防控。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们很少有给孩子建立视觉健康档案的意识。今年5月,医院与鄞州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手共建眼健康管理技术协作专科联盟,派出专门的眼健康医疗服务队,对鄞州区某街道几所幼儿园进行视力筛查。结果仅有七成家长愿意为孩子建立视觉健康档案,三成家长认为,家里没有近视遗传因素,而且孩子还小,不需要建立什么视觉健康档案。
处方三,患上近视一定要及早治疗。
专家指出,目前社会上治疗近视等视力问题,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视力矫正方案。只要具备相关资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方式,都可以尝试。当然,从中医的角度上,目前不少视力矫正机构,已经获得国家资质认可,相关技术疗法经过临床验证,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大胆尝试。但是前提是家长要慎重选择正规的矫正机构,要求专业性强、拥有矫正资质、成功案例较多、无副作用、不用药、无创伤等对小孩眼睛安全有保障的机构方可考虑。从西医的角度上,目前有三种方式:戴眼镜、配戴角膜塑形镜、激光手术,不过专家也指出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很难从根本上治疗近视。
一是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角膜塑形镜简称OK镜,是医生为近视患者配戴一种特制的角膜塑形镜,压缩变形变长的眼球,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一般近视控制的效果能达到50%至90%。这种技术无法治好近视眼,但能有效减缓近视眼的发展,适合18岁以下、度以内的近视患者,超出这个视力范围,则无明显效果,市场上有企业夸张治疗效果,是属于虚假宣传。当然,角膜塑形镜最大的缺点是必须长期依赖使用,成本较高,而且,可能会影响角膜呼吸,部分孩子导致干眼病,角膜炎症等症状,对于部分眼部敏感的孩子,配戴不适应症状也有出现,且不能根本治好近视,对于既有近视又有散光或其他视力问题或疾病的孩子,则不能使用。
二是激光治疗近视。激光治疗近视可以帮助摘除眼镜,方便生活,但并非人人可做激光治疗,必须同时符合多个条件:一是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已经基本稳定;二是近视度数在度以下。三是对于手术风险存在恐惧心理的孩子不适用;四是眼角膜状况不符合手术要求的比如过厚过薄等,不适用。五是有其他眼病或视力问题的孩子不适用。
三是配戴眼镜。目前是国际上最常用的视力矫正方式之一,但是只能在短期内帮助孩子的视力不会急速下降,但是无法根本上改变视力下降或长期控制视力不增长的现象。随着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学龄阶段,除了学习任务加重以外,其他不良用眼习惯和环境,都会加速视力下降。每年,甚至半年都要更换眼镜,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视力水平及需求。
--专业矫正青少年儿童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弱视、震颤!
权科视力1店:大厂葛关路号欣乐商厦6楼
-
权科视力2店:六合区文晖路号(雨庭花园北门)
-
权科视力3店:大厂健民路号(福基花园对面)
-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f/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