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公布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
近日,科技部基础管理中心在京召开“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并公布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等部门组织开展,涵盖自然科学所有领域的重要进展。年度评选是从项推荐成果中选出30项作为候选进展,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对候选进展进行无记名投票,根据票数多少得出最后的统计结果。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
1、阐明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
这项进展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独角金内酯是一类调控植物分枝的植物激素,它在植物株型调控中发挥的信号途径还很少别了解。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通过使促进水稻分蘖的蛋白D53发生蛋白酶体降解,从而调控水稻的分蘖和株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介绍,这种分子设计育种的技术,不仅为水稻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缩短育种的周期。
2、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
研究组首次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冠状动脉血管的新起源——心内膜。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育学家burns称,这项研究为降低心梗后心衰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了新希望。北京大学教授熊敬维在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发现新生儿心脏大部分冠状动脉是由心内膜干细胞分化而来,并从心脏内部向外生长形成,该研究推翻了科学界以往的结果。
3、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环境成本的种植模式
通过一种综合的新型土壤—作物系统管理,在没有增加氮肥的情况下,实现了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大幅增产,给予了这种说法有力的回击。“如果中国的农民采取这种种植模式,到年平均产量达到实验值的80%,那么利用与年相同的种植面积,其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足以满足人直接的粮食消费需求,并能在根本上增加动物饲料对粮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集约式农业的环境成本,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溶液法制备出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由浙江大学高新材料化学中心彭笑刚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并将使用亮度条件下的寿命推进到10万小时的实用水平,意味着这种新型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全球显示和照明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5、合成出具有空前硬度和热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
天然金刚石一直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硬的材料。自从年人类成功合成金刚石起,合成出比天然金刚石更硬的材料就成为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共同梦想。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领导的中外研究团队,在建立的多晶共价材料硬化模型指导下,采用洋葱碳为前驱体,成功合成出具有极高硬度和热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孪晶的平均厚度仅为5纳米。纳米孪晶金刚石的维氏硬度可达GPa,是天然金刚石的2倍,实现了人类合成比天然金刚石更硬材料的梦想;其韧性也比金刚石单晶提高了一倍,且抗氧化温度比天然金刚石高出摄氏度以上。硬度、韧性和热稳定性三大指标的显著提高将使这类超硬工具的寿命成倍提高。
6、提出并证实极体移植可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
这一科学进展未来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线粒体病可通过母系遗传给子女,导致严重的脑、心脏、肾脏、肝脏、胰腺和肌肉疾病等不同的表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段恩奎研究员表示,这项研究使大家看到了希望。
7、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
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上,对细胞中所有基因序列(全基因组)的测定都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单个细胞中仅含有每个基因的两个拷贝,因此对单个细胞进行全基因测序非常困难。
“研究团队巧妙利用了卵细胞成熟、受精过程出现的独特结构——极体,它是卵细胞分裂的副产物。研究人员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推断出在受精卵中母源基因组的情况,从而选择出一个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细胞》杂志在介绍这一成果时说。
汤富酬教授表示,利用这一技术既能够检测染色体异常,也能够检测与遗传疾病有关的DNA序列变异。这项技术有可能使试管婴儿的活产成功率大幅提高。
8、证实青藏高原通过下部地壳物质流动和上部地壳沿断层块体滑移两种方式向东扩张
揭示了青藏高原向东侧向扩张的变形方式,揭示了8年汶川大地震的深层次原因,其研究成果“证实青藏高原通过下部地壳物质流动和上部地壳沿断层块体滑移两种方式向东扩张”成为地质学入选年度的唯一一项科学进展。
9、利用纳米限域的单铁催化剂实现天然气直接制乙烯
包信和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的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重要基础化工原料乙烯以及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对此,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刘云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高效且经济的成果,具有相当好的应用前景。
10、发现炎症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内细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体
炎症性半胱天冬酶不仅在抗细菌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革兰氏阴性菌诱发败血症最为重要的原因,该成果为败血症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袁建湘在宣布遴选结果时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均是中国科研机构独立完成或中国科研机构在国际合作中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评选旨在加强对中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科学氛围。
--------------------------------------------
发送相应字母,获取热门文章:
回复KXJ:“因科学而美丽!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今日颁出”
回复KZ:“快走防病!公布最养生的走路法”
回复MMD:“萌萌哒动物冷知识,笑趴开始年的工作吧”
回复BXQY:“美哭了,这才是真正的冰雪奇缘”
回复SMQ:“周末谈健康
食品圈最流行的八大谣言,年,不要再被骗了!”
回复DQ:“你所没见过的地球原始面貌!绝对惊叹!”
欢迎你把喜欢的文章分享给小伙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shuanghu.com/jbyf/3537.html